《秋天》教学案例.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天》的教学案例 城东中学 张晓春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 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 即农家丰收, 渔民满载 而归和少女思恋的景象, 创设出一种悠远、 宁静却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氛围。 整首诗就是三幅 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 情怀。 在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学习《秋天》这首诗,我希望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例子”的作 用,使学生学习了这首诗以后能够举一反三, 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 路,从而为学习其他诗歌铺平道路。 因此, 我紧紧抓住诗歌语言凝炼形象的特点及本身所具 有的强烈的情感, 结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在教 学设计时以品味语言为核心,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并 以 “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从而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作为教学的基本理 念。 《秋天》本身就是诗人真挚情感的迸发, 再加上诗人在创作上讲究韵律和节奏, 使诗歌 具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因此, 《秋天》的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是品味秋天——借朗读诗歌来 品味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内容配置音乐, 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富有创造性的反 复朗读之中就能不由自主地进入诗歌的情境,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变课文的 “此情此景” 为“我情我景” ,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在朗 读的过程还可以体味、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感受诗歌语言凝炼、 形象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情致的特点, 在这个基础上, 我设计了第二个教学环节——描绘秋 天,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呈现出来的三幅画面, 从而体现 “诗中有 画”的特点。而这一部分需要想象, 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里便有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 秋景图, 而把这些图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又提高了自己 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 可谓 “一石击三鸟”。 同时,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我设计了第三个环 节——歌唱秋天,以《春天在哪里》为模本让学生改写诗歌《秋天在哪里》 ,这一步,可以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自主意识, 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 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另外,《秋天》所表现的那种宁静、 悠闲的意境与现代学生内心的喧哗与浮躁格格不入, 它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也很难贴近, 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功底还还 很不错, 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 而且还很有特长, 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 情境引导他们进入, 他们在课堂上就能兴趣高涨, 回答问题也能达到左右逢源, 信手拈来的 效果, 于是这堂课我就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借助现代化的手段, 利用学生较感兴

文档评论(0)

151****66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