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 第一节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一、群体与大学生群体 (一)群体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特点: 1、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 2、具有一定结构 3、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三)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一)社会助长 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二)社会助长的性质与机制 社会助长取决于任务的难易。 机制:由于群体的情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三)社会惰化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原因: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相应下降。 较少出现社会惰化作用的情境: 1、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 2、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等 3、以群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 4、群体能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 5、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象自己一样努力。 三、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一)群体极化及其原因 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群体的讨论可产生群体极化现象。 “冒险转移” 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 1、信息的影响; 2、群体讨论会造成规范性影响 (二)群体思维及其防止 1、涵义: 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群体思维会导致决策失误。 2、群体思维的防止 四、群体中的从众与服从 (一)从众 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从众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二)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一致性 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3、个性特征 (三)服从及其意义 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虽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 服从有两种情况: 1、在有组织的群体规范的影响下的服从 2、对权威人士的服从 五、群体中的模仿与感染 (一)模仿 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 模仿有两种: 有意识的模仿 无意识的模仿 影响模仿的因素: 1、年龄与阅历 2、榜样行为的社会称许性 3、相似性 (二)感染 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过程,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感染产生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 1、被感染者与感染刺激的发出者的相似性 2、被感染者的自我意识水平 第二节 大学班集体心理 一、大学班集体的作用与类型 (一)班集体的作用 (二)班集体的类型 1、简单聚合型 2、一般型 3、成熟型 二、集体目标的确立 (一)集体目标 (二)集体目标的确立 1、将目标具体化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三、集体舆论与规范的形成 (一)集体舆论 (二)集体规范 四、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一)集体凝聚力 (二)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五、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一)班集体内的非正式群体 特点: 1、心理相容 2、凝聚力强 3、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二)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三)协调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特点: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4、交往观念的开放性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 零接触:双方没有意识到对方存在。 单向注意:一方形成另一方印象; 双向注意:双方形成印象;但无言语沟通。 表面接触:没有情感卷入。 轻度卷入:双方发现共同的心理领域较小。 中度卷入:双方发现有较大的共同心理领域。 深度卷入:相同的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 域,彼此心理世界高度重合。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 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定向阶段,其时间跨度因不同情况而异。 2、情感探索阶段 彼此探索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 自我暴露深度和广度在扩大。但避免触及别人私密性领域。交往模式:注意行为的规范性 3、感情交流阶段 双方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