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政治考试卷》.doc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政治考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选项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材料不能表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①不符合题意。 ②:“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表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②符合题意。 ③:“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不涉及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2.下图漫画(再鼓的钱袋也填补不了脑袋的空白)批判了某些人错误地认为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物质可代替精神修养 ④文化与经济亦步亦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漫画(再鼓的钱袋也填补不了脑袋的空白)批判了某些人错误地认为文化与经济亦步亦趋,认为物质可代替精神修养,③④符合题意。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①。 ②:漫画否认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由此可见 ①家庭文化对人和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②优良家风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③家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④良好的家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家庭文化对人和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 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②说法错误。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4.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A. 鲜明的民族性 B. 时代性 C. 地域性 D. 包容性 【答案】D 【解析】D: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D符合题意。 ABC: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不体现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域性,A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