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团结统一、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坚韧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男儿当自强 定于一、尚统一、一天下 和为贵;与人为善;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精卫填海、大禹治水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 请将下列民族精神和相关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连起来。 一、民族精神,兴国之魂 2.民族精神的作用: 是指民族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时期 民族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 (1921-1949) 新中国成立后 (1949-1978) 改革开放 新时期 (1978-现在) 井冈山精神、 延安精神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精神有哪些表现? 长征精神、 西柏坡精神 当今社会形势复杂,文化不断更新,与之伴随着很多腐朽文化。我国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社会风气问题不少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笑贫不笑娼、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诚信缺失,某些干部贪污腐化、商贩缺斤短两、索拿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 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淡化 戏弄经典 道德失范:挟尸要价 社会冷漠 只要钱,不要社会主义; 只要实惠,不讲理想; 只讲经济效益,不讲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要个人利益,不要整体利益; 只讲索取,不讲奉献; 只要个人自由,不要党的纪律; 只要人情关系,不讲党性原则。 中国社会价值缺失和偏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是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核心价值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 二是多元价值差异共存,需要核心价值来规范、引领和主导。 三是价值缺失和偏离,需要核心价值来培育、强化和纠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 本 内 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性。 2.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怎样进行中华文化创新?)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 要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主题词: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文化产业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布局之一 文化软实力·文化立国 现代信息社会 综合国力·经济科技 后期市场经济 国际竞争的文化立国趋向 市场份额·你死我活 早期市场经济 军事立国·侵略掠夺 前资本主义 至十七 世纪前 至二十 世纪初 进入20 世纪 进入21 世纪 建设文化强国 从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把握越来越全面,认识越来越深刻,措施越来越得力,文化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