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_1.docxVIP

引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_1.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引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 ? 摘要:目前引文分析已成为文献计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但少有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从引文分析理论(基础理论和引用动机)的不完善,引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引文分析方法、工具和数据库的缺陷,引文分析应用与实践(科学评价和科学交流)的局限四个方面较系统地总结引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目前应该以谨慎的态度看待引文分析,对其方法和结果作客观评价,在充分了解其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发展。图1。参考文献49。 关键词:引文分析,引文分析理论,引文分析方法,文献计量学 自从16世纪后期论文引用制度形成以来,参考文献成为学术论文的第二特征,也是合理有效地进行科学交流的必要部分[1]。20世纪中期,时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员的E. Garfield受1870年谢拨德引文的启发,开创了科学引文索引(SCI),掀开了引文分析的新篇章。随后“文献耦合”(Kessler,1963),“科学引文网络”(Price,1965),“同被引”(Small,1973)、“引文可视化”(White,1998)等相继提出。1998年,网络版数据库WoS(Web of Science)的问世进一步促进了引文分析的普及。在此过程中,对引文分析有效性、可靠性的争论与批判一直不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出现了关于引文分析反思性的文章,这是引文分析从介绍、引入,到应用发展的必然。进入21世纪,由于国家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评价及科技管理的需要,再加上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突破、大规模引文数据库的出现,使得引文分析研究出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但在人们热衷引文研究应用的同时,对引文理论和引文分析的不足相对研究较少。目前,从引文分析实践的惯势及其所支持的理论思维常态中走出来,对新环境下引文分析存在的问题作系统的探索,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1 引文分析理论的不完善 1.1 基础理论 对引用行为的理论分析是进行引文研究的前提与基础。20世纪中期,一些学者意识到需要基础理论来解释作者的引用行为。1974年,Mulkay[2]提出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引文反映了科学知识的影响过程。证据的缺乏使得对施引过程和原因知之甚少。此后,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特别是1998年科学计量学期刊Scientometrics以一期的篇幅,专题讨论引文分析理论。下面将对其中涉及的几个主要理论进行论述。 1.1.1 引文规范理论 1965年,Kaplan[1]首先阐述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引用行为是通过教授对学生的口授和不同期刊的不断检验调整两方面而推广的;其主要功能是科学行为潜在准则的重申。引文规范理论基于以下假设:科学是一个由内部奖励和惩罚机制进行治理的规范机构;科学家为获得承认(以奖励或引文的形式)而交换信息(以出版物的形式)。引文是用于偿还智力债务的一种形式,“引文是学者付给同行的硬币工资”。后来许多学者企图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构建引文规范理论。但是该理论认为,当作者引用文献资料,则证明资料对他们有价值;而且,科学行为具有一致性,即他们引用的决定不会受功能不相关的特征影响,这些特征包括作者性别、种族、宗教和级别等;同时假定科学家们是无私的,不寻求通过奉承他人或自引来获得个人的利益;此外,该理论还认为科学家们对待他们自己的作品,持有和对待他人作品相同的怀疑态度[3]。这些假设促进了引文分析的发展,Smith对假设作了进一步总结:文献被引用表示文献确实被作者利用;文献被引用是文献价值的反映(质量、意义与影响);最好的作品才会被引用;施引文献与被引文献之间是内容相关的;所有引文的价值相等[4]。显然该理论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与现实情况存在着很大差距,也反映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1.1.2 社会结构理论 从社会结构角度关注科学交流和科学研究,社会结构领域学者认为科学的形成是协商过程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一方靠劝说的手段使其他人信服。从此角度,当作者引用文献时,他们通过组编以前的文献,说服读者相信他们观点的合理性。大多情况下,作者常常仅仅是为了自身的需要而选择引用文献,就像推销和广告商品一样。White从两方面对此理论进行了总结:作者引用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特意歪曲文献的本意;作者为获得认同不成比例地引用已有的权威作品[5]。MacRoberts也认为引用的主要动机是说服而不是引文规范理论所宣称的“致谢”或“还债”[5]。尽管此理论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但也有众多学者从实证的角度加以反对。例如White通过对文献被引频次的研究表明,引文呈正态分布,即引用名人和引用不知名人的著作都较少,大多数引文来自中等声誉作者的文献。这与结构主义学者所宣称的作者为了说服而喜欢引用“大牌”作者的文献的说法矛盾。Moed和Garfield在系列论证基础上,也认为“说服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