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乐舞艺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敦煌乐舞艺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 朱若昀 敦煌学是成形于20世纪初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早期研究对象集中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出土的文书上,后来范围扩大至敦煌石室所发现的文书、敦煌、吐鲁番等地区的石窟建筑、壁画、雕塑及敦煌吐鲁番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问题的综合研究。敦煌乐舞艺术研究是敦煌学研究的分支方向,主要研究对象是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敦煌古乐谱、古舞谱,敦煌壁画、雕塑中的音乐舞蹈资料,敦煌、吐鲁番地区音乐舞蹈文化流变历史等。 在清代后期形成了一种注重对我国西北史地进行研究的历史趋势,然而要想深入研究西北史地和文化,就必须有新材料的发现。王国维说:“自古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之赐。”敦煌学研究蓬勃发展直至成为世界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显学,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所言。1900年6月22日,王圆篆道士清理16窟泥沙时无意发现了藏经洞,出土五万余件自十六朝至北宋的珍贵文物。基于国势微弱、当地两级政府不作为、恰逢欧美探险家时代等诸多原因,这些文物流失到法、英、日、俄、美等多国。伯希和等国外汉学家的积极研究,也促使敦煌学成为一门国际显学。 敦煌乐舞艺术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一是文献研究,包括P.3038、P.3539.P.3719三份敦煌乐谱文书,P.3601、S5613、S5643三份敦煌舞谱文书,S0610、S6208、P2578等文书中所记“乐部”内容等;二是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图像资料研究,敦煌莫高窟有音乐题材壁画的洞窟有240个,有44种、4500件(其中不鼓自鸣乐器1016件,乐伎3346身,乐队500组),绘有乐队的经变400轴;三即敦煌吐鲁番地区音乐文化历史研究,这里面既有对敦煌本地区戏曲、乐器、歌舞的嬗变研究,也有东南亚、西域音乐文化交通史研究。 一、敦煌文献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敦煌文献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林谦三发现藏于法国的敦煌文书P.3038经文抄本背面有二十五首乐谱,结合其在日本正仓院所见唐传琵琶古谱,断定该谱为琵琶谱,并尝试译谱,将其成果写成《琵琶古谱之研究》(1938年)一文,文中判定该谱为琵琶谱,归纳出二十个谱字,将谱子与日本雅乐做了一番比较,判定该谱演奏乐器为四弦四相琵琶,并确定了琵琶的定弦。林谦三于1955年发表《中国敦煌古代琵琶谱的解读研究和二十五首译谱》,确定了25首敦煌琵琶谱的音高,公布了全部五线谱译谱。1964年,他再发表了《琵琶谱新考——专论琵琶记谱和演奏法的变迁》一文,首次将P3539中二十谱字与P.3038交叉研究。这一系列研究当时在国内并没有产生广泛影响,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形成敦煌乐谱研究热潮时才被译介进来,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这些研究依旧具有指引意义。 我国学者最早接触敦煌文献是在1940年,向达从法国带回P.3038文书的微缩胶片,开启了国内对敦煌曲谱的研究。1954年,任二北先生《敦煌曲初探》一书对P.3038古谱从节奏、曲式、时值等方面进行研究,还略微涉及了敦煌舞谱。同年,王重民编有《敦煌曲子词集》一书,其中涉及敦煌古谱,认为该谱是工尺谱;十年之后,杨荫浏于1964年在《中国音乐史稿》一书中也讨论过P.3038,认为应属工尺谱体系,但认为是筚篥谱。同一时期饶宗颐先生撰文《敦煌琵琶谱读记》,指出敦煌古谱是琵琶谱而非工尺谱,并对其中曲调进行考证。 至1980年代起敦煌曲谱研究逐渐走热,其中主要研究者有叶栋、陈应时、席臻贯、何昌林、饶宗颐、庄永平等。较为重要的成果有叶栋《敦煌曲谱研究》,陈应时《敦煌琵琶谱的解读》《解评敦煌曲谱的第一把钥匙——“琵琶二十谱字介绍”》《敦煌曲谱研究实录初篇》,何昌林《三件敦煌曲谱资料的综合研究》,林友仁等《验证敦煌曲谱为唐琵琶谱》,饶宗颐《敦煌琵琶谱浣溪沙残谱研究》,席臻贯《敦煌曲谱第一群定弦之我见》等。此外,应有勤、林友仁、赵晓生、毛增继、唐朴林、李春光、郝毅、吴世忠、金建民等诸多学者也有重要贡献。这一时期,学者研究的焦点是敦煌曲谱的抄谱年代、乐器、音位、节拍、定弦、曲式等。 直到2000年左右,这一波研究热潮基本告一段落,就基本问题达成共识:P.3038谱非唐大曲,而是三段谱拼贴而成,谱式为四弦四相琵琶谱,谱字音高以林谦三所提为准,定弦、节奏节拍、曲式、大小谱字等方面尚待取得共识。该谱在取得新的文书材料证明下,还不能被准确演奏,同名谱词均不能和曲谱相配。 敦煌文书中还有一个研究方向是敦煌舞谱的研究,主要研究P.3601、S5613、S5643三份敦煌舞谱。早期研究成果有罗庸、叶玉华《唐人打令考》(1940),冒广生《敦煌舞谱释词》(1940),任二北《敦煌曲初探·舞容一得》(1954)、《唐戏弄》(1958),林谦三《敦煌舞谱解读端绪》(1962),饶宗颐《敦煌舞谱校记》(1962),赵尊岳《敦煌舞谱详解》(1951)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