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给孩子适宜的爱”家长讲座
“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提到这个话题,所有的父母也许会非常感慨地说,作为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呢?是啊,从看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所有的父母亲都是一样感到非常喜悦和激动的。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带着望子成龙的心情为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他上最好的学校、希望他比别的孩子更强,?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做父母的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准确地爱我们的孩子呢??在深入探讨这个话题之前,我先来和家长朋友们共同探讨一下我们的爱存有哪些误区和危害。?
一、爱的误区及其危害
?1、凡事包办代替?
? 我在幼儿园工作多年,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家长:她们对孩子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生活上包揽—切。在家里吃饭时,帮他盛饭夹菜,生怕孩子没有吃好吃饱。有的甚至端着碗追着孩子喂饭,穿脱衣服也都全部包办,导致孩子送到幼儿园后生活自理水平很差。?
危害:这样包办下去,最终会让孩子产生严重依赖心理,使孩子们逐步习惯于依赖他人,不愿意做事,不会做事,由于家长们过度溺爱、处处包办代替,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没有独立性,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水平。?
2、过度呵护?
比如端杯水、拿个小东西之类的事也不让孩子做。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们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生怕孩子外出会遇到什么不测。就连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家长也会立刻冲上前去,心疼地扶起来。然后埋怨是地面不平,抱怨这是桌子不好碰到了孩子等等。?
?? ?危害:这种爱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丧失的是孩子的生活水平、自理水平、交际水平、自我保护水平。稍微有—点危险的事,孩子想做,家长不让他做,孩子就自认为水平差,什么事也做不好,产生自卑心理,以后也不敢去做想做的事情。家长控制孩子外出,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就少,像笼中的鸟—样囚禁在家中,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步变得沉默寡言,不会与人交往,不擅与人交往。性格比较孤僻、内向,甚至会出现自闭症状。?
3、过度放纵,没有约束。?
孩子的生活没有规律,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早上起不来,晚上迷恋电视不肯睡,三餐不按时,零食随意吃。?
危害: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形成懒散的生活作风,养成独断专横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合作意识。
?4、姑息迁就?
?? 许多家长都抱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信念,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满足孩子,孩子就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迁就。?
危害:其实这样会让孩子变得任性和缺乏自制力。?
?5、?特殊待遇?
? 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等,—切以孩子为中心,好东西别人不能吃,电视别人不能看。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有个不富裕的家庭,孩子上了研究生,父母在家吃咸菜,孩子却穿名牌,买手提电脑。连父亲得了重病也怕耽误孩子学习,没有告诉孩子。后来孩子毕业挣了钱,当妈妈给他要钱给父亲治病的时候,他却说自己结婚买房子要用钱,拒绝拿钱给父亲治病。能够看出太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不懂得尊敬老人,缺乏爱心。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情、残酷!
6、无原则袒护?
? ?当孩子与别人的孩子闹不愉快时,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把矛盾指向别人。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
? 危害:这样做会造成孩子全无是非观点,严重时不但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袒护孩子的错误,会蒙住孩子辨别是非的眼睛。偏袒自己的孩子,只指责别人的错误,不利于孩子养成宽容他人、友好相处的品质。
二、由以上的分析中能够看出,家长对孩子的爱陷入了种种误区,也从中总结出这种种溺爱不等于准确的爱!?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更新教育观点,用现代的教育观点指导我们教育孩子。
1、改变传统的思想观点:?
如:有的爷爷奶奶认为,现在多付出爱,将来他会回报更多的爱等等;也有的父母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幼儿园的事情,自己只管他吃好穿好就行了。其实,孩子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陪伴他的一生成长,就如前面所说的从小懂得付出,长大了责任心、感恩心自然而然就会养成;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幼儿时期最起码要做到家园共育?。
2、狠下心来,不包办代替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
应该做的事,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水平,让孩子在成功中找到喜悦与自豪,在失败中找到经验与教训。
3、多讲道理,多沟通,让孩子明白是非,学会处世与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