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12种群和群落考点4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42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理想树出品考点41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41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考法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分析与判断考法2有关种群特征的比较与分析考法3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析及应用考法4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考点41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应试基础必备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的集合。(2)种群的数量特征定义特点或作用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一定自然区域内,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调查方法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内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考点41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包括: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和估算法(常用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3.种群数量增长曲线(1)模型构建①表现形式及意义:通过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属于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②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应试基础必备考点41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2)“J”型和“S”型增长曲线①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a.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b.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若λ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λ1,种群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λ=1,种群密度不变,为稳定型种群)。c.区别种群增长率与λ,种群增长率=λ-1。d.曲线:呈“J”型,种群数量没有上限。②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a.成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使该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b.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c.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稳定,此时出生率=死亡率。d.如图所示,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③实践应用:砍伐森林、养殖捕捞的适宜时间为对应的时间。(3)研究意义: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返回考点目录应试基础必备考点41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高考考法突破考法1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分析与判断(1)采用抽样调查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归纳方法名称标志重捕法样方法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对象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如鼠、鸟、鱼等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和虫卵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过程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估计种群密度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计数统计→计算种群密度培养→抽样到计数板→显微计数→计算统计及计算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个体总数)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1、n2、n3……nm,则种群密度=(n1+n2+…+nm)/m若小格体积为1 mm3,则1 mL中个体数=(n1+n2+…+nm)/m×103×稀释倍数考点41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方法名称取样器取样法黑光灯诱捕计数法对象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对紫外线敏感的夜间活动的昆虫过程准备取样器→确定取样地点→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统计和分析制作黑光灯→确定诱捕地点→诱捕→统计和分析计算统计及计算①记名计算法——直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