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1、概述 定义 :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自重湿陷 性黄土 ;若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湿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 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土质, 俗称大孔土, 主要分布于我国陕甘宁等 缺水少雨的干旱地区。属砂壤土的范畴,砂壤土的粘土含量为 12.50%~25%,壤 土的粘土含量为 25%~37.50%,而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中粘粒的含量为 8%~ 26%,属于砂壤土,但其性质与砂壤土又有所不同:①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肉眼能 看见的大孔隙,孔隙比一般大于 1,并常有由于生物作用所形成的管状孔隙,天 然剖面呈竖直节理、颗粒粗,土质干燥;②颜色在干燥时呈淡黄色,稍湿时呈黄 色,湿润时呈褐黄色;③土中含有石英、高岭土成分、含盐量大于 0.30%,有时 含有石灰质结核;④吸水及透水性较强,塑性粘聚力差,水易冲刷成沟,不易粘 结,土样浸入水中后,很快崩解,同时有气泡冒出水面;⑤在干燥状态下,有较 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 由于土质竖直方向分布的小管道几乎能保持竖立, 边 坡遇水后, 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 产生严重湿陷。 这种土质的 基础处理与其它土质相比,施工难度大,进度慢,程度复杂,耗用时间长,特别 是大面积的土质夯填及水利坝体处理。 黄土湿陷的原因常由于管道漏水,地面积水,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渗入地下, 或由于降水量较大,灌溉渠和水库的泄露或回水使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而引起。 但受水浸湿只是湿陷发生所必须的外界条件, 而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质成分湿产 生湿陷性的内在原因。 影响因素 : 1、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的必要条件。 2、黄土受水浸湿后,结合水膜增厚进入颗粒之间。 3、黄土中胶结物的多寡和成分,以及颗粒的组成和分布,对黄土的结构特 点和湿陷性的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 4 、黄土的湿陷性还和孔隙比,含水率以及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 2、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基本思路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基本原则是破坏土的大孔结构,改善土的工程性质, 减少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部分或全部消除它的湿陷性。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体方法也很多, 但归纳起来其基本思路不外乎以 下几种: 1.全部消除黄土层湿陷性, 这对于湿陷性黄土土层厚度在 15 内时容易达到, 其常用方法有垫层法 (处理深度 1~3 m),强夯法 (处理深度 3~12 m)、挤密法 (处理深 度 5~15 m)等。 2.部分消除黄土层湿陷性,根据建 (构)筑物的重要性及分类,限定最小处理 厚度,严格控制剩余湿陷量。 3.基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传力于非湿陷性土层或可靠的持力层上,常用方 法就是桩基。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比较重要的建 (构)筑物的基础。 4.充分做好建 (构)筑物基础的防水、排水措施,使基础下湿陷性黄土地基无 法浸水,以达到避免地基湿陷的目的。 3、常用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3.1 强夯法 又叫动力固结法。是利用起重设备将 80~400 kg 的重锤起吊到 10~40m 高 处,然后使重锤自由落下,对黄土地基进行强力夯击,以消除其湿陷性,降低压 缩变形,提高地基强度,但强夯法适用对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 Sr ≤60%的湿陷性 黄土地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深度在 3~12m。土的天然含水率对强 夯法处理至关重要, 天然含水量低于 10%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