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 [摘要]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作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等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幸福感偏低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对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留守儿童;幸福感;对策。 一、直视,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已成为绕不开的社会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已鲜明呈现出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 \t /_blank 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大流动已成为中国最突出的社会历史现象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2.56亿人,这些流动人口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与之联系的户籍制度,家庭化迁移面临重重困难,因此产生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并不是中国本土化的问题,在中美洲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寻求经济收入为动因的人口大规模迁移(包括国内和国际迁移流动)使留守儿童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国际移民全球委员会(GCIM)、国际劳工组织(ILO)、斯卡拉布里尼移民中心(SMC)等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对留守儿童现象较为普遍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2016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经济数据,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9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575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8.10%。 据权威调查显示,中国 农村“ 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0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现在,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 社会问题。如何面对与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所关注的热题。 二、追思,留守儿童幸福感缺失表现的北极南山。 所谓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儿童的幸福感比成人更更真实,更鲜明,影响力也更大,所以更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恰恰在他们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亲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出去在外面工作,这些儿童或者由老一辈进行照料,或者寄托在其他亲戚家里,甚至有些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如果家中有几个小孩,那么责任自然就落到了最大的孩子的身上。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多挣到一些钱,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不能及时把钱寄给父母照顾孩子。乡村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辈进行代理监护,这些老人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吃饱穿暖问题,并不懂得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老人家有时忙于农活,不能够让孩子按时吃饭,很不利于孩子的身体生长。有些家庭留守儿童生病的时候,因经济拮据,不去医院救治,而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因父母长期外出,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冷暖全然不知,留守儿童最基本的健康问题都没有保障。  (二)教育问题。 孩子的成长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主体框架教育体系中进行的。 在学校靠教师,在家靠父母。孩子的成长过程主要漫步在两个驿站——学校与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随时会出现诸多变化因素:比如思想的变化,心理、生理的变化,学习成绩的变化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而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监督,加上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于是,“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的自觉养成习惯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行为表现上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三)心理问题。

文档评论(0)

qqbbc12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