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pdfVIP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 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材料二: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 贤圣 高一语文 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 “边塞况 考试时间:150分钟 共150分 味”,也有 “忧国忧民”。 一、现代文阅读 (34分)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 的巅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 《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 家卫国的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 《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 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材料一: 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战思,而更为堪 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 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 以为人 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 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 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 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 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 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 《凉 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 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 “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 诗品和 凉了。 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 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 归”,又有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表达类似 “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 《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 现, 青”。在 “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 《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 “王师北定中原 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 的,读其 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 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 刘禹锡,中国 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 “君子”,意为 “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 “其所遭不同,所立亦 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 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 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 分明为 的年轻人,

文档评论(0)

139****81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