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温度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9  发酵过程控制Ⅰ;一、引起发酵温度变化的因素—发酵热;搅拌热:由于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产生的热量。;2、发酵热的测定; 如谷氨酸发酵中主要物质的燃烧热为: 菌体 20934KJ/Kg ;;发酵12~18小时的生物热为: Q生物 3 3;通过发酵液的温度升高进行计算;通过冷却水带走的热量进行计算;二、温度对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随着温度上升,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快,但随着温度的上升,酶失活的速度也加快,菌体衰老提前,发酵周期缩短,这对发酵生产是极为不利的。;(1) 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与它们的膜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根据细胞膜的液体镶嵌模型,细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膜中的脂质成分应保持液晶状态,只有当细胞膜处于液晶状态,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使细胞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与细胞膜的液晶温度范围相一致。;什么是液晶状态?   液晶状态是指某些有机物在发生固相到液相转变时的过渡状态称为液晶态。 由固态转变为液晶态的温度称为熔点,以T1表示;由液晶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称为清亮点,以T2表示。T1与T2之间的温度称为液晶温度范围。 那么为什么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呢?根据细胞膜脂质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最适温度生长的微生物,其膜内磷脂组成有很大区别。嗜热菌只含饱和脂肪酸,而嗜冷菌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2)蛋白质结构;   嗜冷菌具有在0℃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这是由于其核糖体、酶类以及细胞中的可溶性因子等对低温的适应,蛋白质翻译的错误率最低。 许多中温菌不能在O0C合成蛋白质,一方面是由于其核糖体对低温的不适应,翻译过程中不能形成有效的起始复合物,另一方面是由于低温下细胞膜的破坏导致氨基酸等内容物的泄露。;(4) 产生冷休克蛋白 低温微生物适应低温的另一机制是合成冷休克蛋白.   将大肠杆菌从370C突然转移到100C条件时细胞中会诱导合成一组冷休克蛋白,它们对低温的生理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嗜冷酵母的冷休克反应,发现冷刺激后冷休克蛋白在很短时间内大量产生。   耐冷菌由于生活在温度波动的环境中,它们必须忍受温度的快速降低,这与它们产生的冷休克蛋白是密切相关的。 ;2、温度对产物形成的影响 温度对参与繁殖、呼吸、产素的生物过程的酶的影响是不同的。;3、温度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4、温度影响产物合成的方向;三、最适发酵温度的选择与控制;  微生物种类不同,所具有的酶系及其性质不同,所要求的温度范围也不同。 如黑曲霉生长温度为370C;谷氨酸产生菌棒状杆菌的生长温度为30~320C;青霉菌生长温度为300C。;  在发酵前期,取稍高的温度,促使菌的呼吸与代谢,使菌生长迅速;   在中期菌量已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延长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中期温度要稍低一些,可以推迟衰老。因为在稍低温度下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正常途径关闭得比较严密有利于产物合成。   发酵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必要,就又提高温度,刺激产物合成到放罐。   如四环素生长阶段280C,合成期260C,后期再升温;黑曲霉生长370C,产糖化酶32~340C。但也有的菌种产物形成比生长温度高。如谷氨酸产生菌生长30~320C,产酸34~370C。;4、最适温度的选择还要考虑培养基的成份及浓度。 例如在红霉素发酵中,可用玉米浆或黄豆粉作培养基,用黄豆粉作培养基时,可适当提高培养温度。 ;发酵过程温度控制生产事例

文档评论(0)

brightfutur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