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慈善组织资金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和本土化改革——以壹基金为例.doc

我国慈善组织资金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和本土化改革——以壹基金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1 我国慈善组织资金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和本土化改革——以壹基金为例 一、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 1. 慈善与慈善组织的界定 “慈善”一词,从字面意思上来讲:“慈”是指长辈对晚辈的爱,“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慈善”一词的英文为“PHILANTHROPY”,源于古希腊语,本意为“人的爱”,大约从公元十八世纪开始使用;还有一词“CHARITY”也是慈善的意思,该词出现的历史较为久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其本意为“爱”的意思。 对于什么是“慈善”,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有极为精辟的概括:什么叫“慈”呢?父母对子女的爱为慈,讲的是纵向关系,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什么是“善”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为善,讲的是横向的关系;什么是“慈善”呢?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崔乃夫会长以纵横的关系,深刻地勾画出了慈善的活动和真谛。 慈善的维度,通常是基于怜悯、同情或不忍之心,致力于帮助因社会问题而陷于困境的个体,帮助他们获得正常的生存与发展权利,即慈善满足的是个体的私益。慈善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组织,受益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等生命。所以慈善事业是人们在没有外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济贫的一种社会事业。慈善事业的活动对象、范围、标准和项目,由施善者确定。 对于什么是“慈善组织”,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普遍认可的定义。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慈善组织是一种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性质的、非成员组织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其主要活动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 基于不同研究视角,不同学者分别强调了慈善组织的不同性质:有的学者从法律的角度来定义,我国立法中并没有对其进行界定,《公益事业捐赠法》第3条和《信托法》第60条都只对“公益”进行了界定。从其内容来看,公益所包含的内容和与慈善是一致的,所以慈善组织则应该是以慈善为目的对他人进行帮助的非营利组织;有的学者是从组织的特征来定义,陈津利教授认为慈善组织是经由政府正式登记的,通过公募筹集社会资金,进行基金增值,且使用所筹资金及部分增值资金提供慈善福利服务的非营利组织,例如中国红十字会、壹基金等;有的学者则是从组织的作用来定义,闰坤、朱俊立等学者认为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专业化和制度化运作模式的成果,从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慈善组织相对于政府官僚制组织和一般营利性组织具有微观效率优势。 2. 慈善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异同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含艺术、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当然,也包含慈善。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因此,今日社会中,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 而慈善组织是非营利组织的其中一种,它是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早先的慈善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慈善组织起源于慈善机构。西方一些学者习惯于把慈善组织统归于非政府组织,我国一些学者则把它称作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以区别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等。 3. 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良好,社会组织的数量和社会捐赠的金额均呈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我的调查与统计,基金会中心网2015年6月公开发布的《中国慈善基金会发展报告(2015版)》即《慈善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基金会总数达4211家,较2013年增加了584家,年增长16.10%。其中,公募基金会1487家,占35.31%;非公募基金会2724家,占64.69% 《慈善蓝皮书》仍显示,2014年我国境内接收国内外社会捐款捐物总额共计1042.26亿元,时隔4年捐赠量再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年GDP的0.16%,比上年小幅增长5.3%,逼近2008年(汶川地震)的捐赠峰值。同年4月,马云和蔡崇信捐赠阿里巴巴2%的股权,按其时股价计算,捐赠金额达245亿元,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单笔捐赠;2014年,全国接收货币及有价证券捐赠778.95亿元,较2013年增加127.2亿元,同比增长19.7%。由于2014年灾害较上年减少,物资捐赠比例有所下降,全年物资捐赠折算价值约263.31亿元,比上年减少约22%;此外,2014年全国福利

文档评论(0)

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