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学专业知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经络学专业知识 经络: 是分布全周,运输全身气血, 营养水分,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多种生理活动 通路. 经络: 是经脉和络脉 总称。《医学入门》说: “经者, 径也; 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经:路径 意思; 络:网络 意思。 经络遍布全身包含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以及三百六一五络和难以数计 孙络等等。 因为经络 沟通和联络, 使得人体全部 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胳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统一 整体。 古文 《灵枢经·海论》说: “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 外络于肢节” 《素问·皮部论》说: “凡十二经脉者, 皮之部, 是百病之始生, 必先于皮毛, 邪中之, 则胰理开, 开则入客于经脉, 留而不去, 传入于经, 留而不去, 传入子府, 凛于肠胃”。 这里说明了当疾病侵犯人体时假如经气失常(卫气), 不能发挥调整、保卫作用, 疾病便可沿经络逐次传入脏腑。其次, 假如腑脏发病时一样也会由经络反应到体表肢节来。 (备注: 主讲十二经络) 十二经脉 是人体气血运行 关键通道, 是经络系统 主干起着通行气血、协调阴阳、联络内外、感应传导等生理作用 依据各经脉内属脏腑 不一样, 可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足三阳经; 阴经行于四肢内侧, 属脏, 阳经行于四肢外侧, 属腑。 0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 阳经行于外侧)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前缘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上肢    中线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后缘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前缘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下肢    中线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后缘       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 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灵枢·逆顺肥瘦》篇说: “手之三阴, 从脏走手; 手之三阳, 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 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 从足走腹。”即: 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 交手三阳经; 手三阳级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 交足三阳经; 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 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 交手三阴经这么就组成一个“阴阳相贯, 如环无故” 循环径路(十二经脉课程) 手太阴肺经 : 起 于中焦, 下联络大肠, 还循胃口(下 口幽门, 上口贲门), 经过膈肌, 属 肺, 至喉部, 横行至胸部外上方 (中府穴), 出腋下, 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 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 直 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分支: 从手腕 后方(列缺 穴)分出, 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 端(商阳穴), 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肺主气, 统领呼吸系统, 调理一身之气(气动则血行)多气多血, 人 气血在夜里3点到5点(也就是寅时)开始冲击肺经 (是咳嗽, 气喘发作 时段) 【临床表现】咳喘、胸肺胀闷; 缺盒中痛; 肩背痛, 或肩背严寒, 气短, 呼吸急促, 自汗出, 小便频数或色变等。(列缺 , 屏住呼吸30秒测肺功效---免疫力)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 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 上肩, 至肩 关节前缘, 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 下(大椎穴), 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 进入胸腔络肺, 向下 经过膈肌下行, 属大肠。     分支: 从锁骨上窝上行, 经 颈部至面颊, 入下齿中, 回出挟口两旁, 左右交叉于人中, 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 交于足阳明胃经。 大肠禀燥化之气, 主津液(水分)所生 疾病, 属手阳明经, 每日卯时周身气血惧注人大肠。 【临床表现】齿痛、口臭、颈肿; 咽喉肿痛, 鼻衄(流鼻血)目黄口干; 便干便秘(颧骨易长斑)肩臂前侧疼痛; 拇、食指疼痛、活动障碍。假如肺功效不好, 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 现象; 压迫腹部 肚脐两侧及腰部时, 会产生疼痛感。 足阳明胃经 :  起子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 左侧交会于鼻根部, 旁行入目内眦, 与足太阳经相交, 向下沿鼻柱外侧, 入上齿中, 还出, 挟口两旁, 围绕嘴唇, 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 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 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 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分支: 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 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 折向前行, 入缺盆, 深入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