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对王夫之“乐景”、哀景说的质疑.docVIP

兼论对王夫之“乐景”、哀景说的质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兼论对王夫之“乐景”、哀景说的质疑 . 论《小雅·采薇》的抒情方式 ——兼论对王夫之“乐景”、哀景说的质疑摘要:近年来,对王夫之就《小雅?采薇》篇末章的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质疑声不断,或肯定“以乐景写哀”,否定“以哀景写乐”,或从王夫之诗歌理论入手,分析这种评价与他诗歌理论的矛盾。    设身处地、品味体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王夫之“乐景”、“哀景”的评价未必合适,究其原因,是因为抒情主人公与诗歌鉴赏者角色的不同造成的。    诗歌抒情主人公对“杨柳”、“雨雪”意象的选择除了借景抒情之外还有他用,这一句诗里蕴含着抒情主人公的生命季节。    关键词:    乐景 哀景 天人合一 近年来,对王夫之关于《小雅?采薇》一篇中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质疑声不断。如张庭烈《《采薇》诗末章四句并未用反衬手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85年第3期)、赵立生的《《诗经 小雅 采薇》末章四句“以乐景写哀”说质疑》(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Z1期)、《“杨柳”牵别情 “雨雪”添哀思——《小雅·采薇》“杨柳依依”名句赏论》(载: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XXXX年第03期)、姚爱武的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的症候式解读(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XX年05期)等等或肯定“以乐景写哀”否定“以哀景写乐”,或从王夫之诗歌理论入手,分析这种评价与他诗歌理论的矛盾。    无不启发后进的探究。《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它对后来的诗歌从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的《小雅·采薇》一篇得后人评价,“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是三千年前一位解甲退役的老兵在归途中的唱叹曲。其中有对艰苦的戍边生活的简单描写,有旷日持久与日俱增的乡愁,有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忧惧。而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中对其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的评价已深入人心。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知此,则“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与“唯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情之深浅宏隘见矣。况孟郊之乍笑而心迷,香啼而魂丧者乎?按照王夫之的理解,杜甫从沦陷的长安逃出来,冒死到凤翔朝见肃宗,惊魂方定,喜由心生,所以在《喜达行在所》之三里说: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1]他的心情是愉快的,自然“心苏”。诗句是以乐景写乐。另一例,出自唐人李拯《退朝望终南山》[2],说自己退朝罢,心情不错,看终南山景色是美好的,晴明满长安也是好的,也是以乐景写乐。“乍笑”是喜,“心迷”也指喜,是以乐景写乐;    “香啼”是悲,“魂丧”也是写悲,是以哀景写哀。王夫之在这儿强调的是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不若《采薇》篇中的以哀景写乐,以乐景写哀对抒情主人公情感的表达来的深刻,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本诗的这种情景色调对立的结合方式评价是颇高的。除此之外,在王夫之的《诗广传?卷三》中他又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观点:    往伐,悲也;    来归,愉也,往而咏杨柳之依依,来而叹雨雪之霏霏,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而已矣!但王夫之的对这几句诗的评价是否合适呢?《采薇》篇中的老兵经历种种:    (1)与家人分别,在外戍边征战多年,不能回家。(2)戍边条件艰苦,衣食无着,居无定所。(3)长年收不到家信。(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参加的是保家卫国的戍边战争。(5)垂暮之年在回家的路上,满心-近年来,对王夫之就《小雅?采薇》篇末章的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质疑声不断,或肯定“以乐景写哀”,否定“以哀景写乐”,或从王夫之诗歌理论入手,分析这种评价与他诗歌理论的矛盾。    设身处地、品味体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王夫之“乐景”、“哀景”的评价未必合适,究其原因,是因为抒情主人公与诗歌鉴赏者角色的不同造成的。    诗歌抒情主人公对“杨柳”、“雨雪”意象的选择除了借景抒情之外还有他用,这一句诗里蕴含着抒情主人公的生命季节。    关键词:    乐景 哀景 天人合一 近年来,对王夫之关于《小雅?采薇》一篇中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质疑声不断。如张庭烈《《采薇》诗末章四句并未用反衬手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85年第3期)、赵立生的《《诗经 小雅 采薇》末章四句“以乐景写哀”说质疑》(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Z1期)、《“杨柳”牵别情 “雨雪”添哀思——《小雅·采薇》“杨柳依依”名句赏论》(载:    《苏州教育学院

文档评论(0)

意路人生1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E路人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