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ppt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作物杂种优势研究进展;汇报提纲;1、前 言;1、2 杂种优势的应用 从20世纪初杂种优势概念的提出,到30年代杂交玉米的首先应用,迄今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有了杂种优势利用的报道,在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大田作物和蔬菜作物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我国,杂交水稻从1976-2000已累计推广2、47亿公顷,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年增稻谷能够养活6000万人。 ;;我国杂交高粱种植面积图;我国杂交西瓜种植面积图; 1、3 杂种优势机理的研究进展 尽管在生产实践上杂种优势利用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在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机制研究的理论方面却远远落后于生产实践。1908年Davenport就提出了显性假说、Shull和East提出了超显性假说来解释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机制,并得到了普遍的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又从多个层次对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探讨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从DNA水平探讨QTL位点杂合性和基因互作方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从mRNA水平探讨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DNA甲基化和转录调控与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 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的构建。 ; QTL定位 基因互作 DNA 分子标记遗传差异 DNA甲基化 转录调控 mRNA 差异显示 形态标记 蛋白质 同工酶标记 传统的遗传差异 线粒体互补;2、新学说简介及经典假说的论证; 2、1、1 染色体组-细胞质基因互作模式 1981年由Srivastava提出,又称为基因互作模式。要点:基因间互补估计包括细胞核与叶绿体、线粒体基因组的互作与互补,杂种优势就是由这些互作或互补所致。线粒体、叶绿体遗传、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某些性状表现的正反交差异以及在小麦族中发现的不同来源核质结合的核质杂种表现优势的事实都支持这???假说。; 2、1、2 活性基因效应假说 1994年由钟金城提出,其要点是:等位基因纯合时,只有一个具有活性并对表型的形成产生作用;但当基因杂合时,异质基因都具有活性,这些活性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使杂种产生优势。; 2、1、3 基因网络系统假说 1990年由鲍文奎提出,其要点是:杂种一代是两个不同基因群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网络系统,在这个新组建的网络系统中,等位基因成员处于最好的工作状态,当整个遗传体系发挥最佳效率时,就产生了杂种优势,并将杂种优势划分为一般杂种优势和特别杂种优势。; ; 2、1、5 双向基因重组学说 1999年由吴若炎提出,要点是:杂种优势是双向重组方式下对杂种内部基因系统与细胞及外界环境的整体协调水平在亲本基础上进行再选择的价值体现。所谓重组方式,即可实现等位基因关系的改变,又可实现非等位基因改变的重组方式。; 2、2 经典假说的论证 显性假说:来自一个亲本的显性基因能够遮盖来自另一个亲本的隐性基因,因F1中具有比亲本的显性基因组合多,从而产生了杂合后代的杂种优势。 Xiao等(1995)利用水稻一个籼粳杂交组合的重组自交系(F7)分别与双亲杂交所得到的回交群体为材料,用RFLP分子标记研究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杂合子的表现介与两个纯合子之间,认为显性互作是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研究的大多数性状与整个基因组的杂合性之间没有发生相关性。在群体中一些重组自交系在调查的所有性状上都高于F1,结果又排除了超显性是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基础。 因此认为显性效应是水稻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基础。;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基因型异质结合而引起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使杂合个体比任何纯合个体在生活力和习惯性等方面都有优势。 Stuber(1992)以玉米单交种

文档评论(0)

189****0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