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外形,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绳与规范。对于义的解释,古代以一种含义极为广泛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接下来搜集了关于义的名人故事,欢迎查看,期望挂念本次课题。 1、《文天祥少年邪气》 南宋末年有名的著名将领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挂念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本人的尊严,最终证明白本人的洁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愈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冲突,面对一再侮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最终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际,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管鲍之交》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誉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已上。两人同心辅政,一直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三战三 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伴侣,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4、《汉武帝深明大义》 汉武帝刘彻,是个襟怀大度、思贤如渴的皇帝。他刚一即位,就发出了一个很不平常的求贤诏书,指出不管一个人出身贵贱,只需有特殊才能,就可封为将相。他说到做到,破格录用了很多下层出身的人才。 有一次,十七岁的汉武帝带着随从微服出访,来到一个叫做柏谷的地方。晚上,他们住进一家客店。店仆人见他们年纪悄然,举动诡秘,以为是一伙盗贼。汉武帝口渴了,想讨点水喝。店仆人脑袋一扬,没好气地说:“我这里没有水,只要尿!”说完,就偷偷溜出店门,打算召集四周的老百姓攻击这伙可疑的旅客。店仆人的妻子是个精明女子,她猜出了丈夫的心计,赶忙跟了出来,好言相劝告:“我看他们不像盗贼,那领头的倒像个贵公子。你千万不能轻举妄动,错伤好人。”店仆人有些迟疑了,妻子乘机把他拉回屋里,花言巧语地劝他喝起酒来。不大一会儿,店仆人就被灌了个烂醉。于是,女仆人又是宰鸡,又是宰羊,摆下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 其次天一早,汉武帝晓得了事情的经过。回宫之后,他马上召见店仆人夫妻俩,先赐给女仆人一千两金子,接着又把目光投向男仆人。连忙,大殿里的气氛紧急起来,人们以为男仆人肯定会遭到惩处。谁知,汉武帝不但没有降罪,反而赞扬他疾恶如仇,是个勇士,并当场拜他为羽林郎。 这件事传出之后,汉武帝的威望更高了。 5、《舍生取义的文天祥》 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逼,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担,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下定决心抗元到底。由于势单力孤结果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最终为国捐躯。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邪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觉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宝的贵重部分。文天祥也因而成为永垂不朽的著名将领。 基本引见: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制造一切的力气;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反自然进展规律,去进展自然、进展社会,提升本人的践行方式。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 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要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生疏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假如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笼统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文档评论(0)

bob1576415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