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嗑瓜子简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嗑瓜子简史 优秀的零食,应该只填嘴、不填胃,便携、易清洁,有一定食用乐趣,又不 让人为了吃而分心……不禁让人怀疑,“吃瓜群众”其实应该是“吃瓜子群 众” ° 毕竟,论零食的自我修养,瓜了可比瓜高多了。 1 为了嗑瓜子,人们培养出了 “种子选手” 顾名思义,瓜子当然是瓜的孩子,而常见的〃产子〃的瓜一一西瓜、 吊瓜、南瓜,全是葫芦科的成员。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从这些葫 芦籽里抠出一点点能量,既是对食物的珍视,也是为丰富食谱而做出的 努力. 小时候吃西瓜,总会好奇地把西瓜籽放在上下牙之间嗑一下,得到一片 柔嫩的米白色瓜子仁。随着无籽西瓜的普及,现在在超市、水果店已经 很难买到种子发育茁壮的西瓜了,许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零食区售卖的 大板瓜子真的是西瓜籽。 虽然现在葵花籽当道,大有抢走瓜子〃之名的架势,但西瓜籽仁才是 传统中式点心里的瓜仁本仁。《红楼梦》里令人肃然起敬的内造 瓜仁油松瓠月饼〃(宫廷限定联名款五仁月饼),用的就是西瓜籽。 作为著名的非洲土产、“大象犀牛的最爱,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至今 没有定论,但唐代之后,西瓜和瓜子的中土之旅”时间线便逐渐清晰 了起来: 成书于公元953年的《陷虏记》中记载,“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 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作为契丹特产,西瓜一词首次以文字形式出 现; 西瓜,来自西域的美味.图/ 北宋初年,《太平寰宇记》中第一次出现了幽州土产瓜子”; 元代的《王祯农书》记载道,(西瓜)其子爆干取仁,用荐茶易得; 到了晚明■嗑瓜子登上大雅之堂,成了皇家活动,明神宗“好用鲜西瓜种 微加盐焙用之“; 清代初年,瓜子的街头地位已经堪比今天的奶茶,孔尚任的《节序同风 录》中就有“炒西瓜子装衣袖,随路取嚼曰嗑牙儿” 0 19世纪中叶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古伯察甚至在《中华帝国纪行》中说,“你 就是到了最荒凉的地区,也不用担心买不到西瓜子.” 正宗八宝饭,认准西瓜籽仁?摄影/顾故。图/图虫?创意 至于葵花籽大量取代西瓜籽,就是民国之后的事了。 问题来了。现在的 西瓜要么“小籽”、要么无籽,那么大板瓜子乂是从何而来?这还要归功于 农业育种。为了获得更大更饱满的瓜子,在农人的引导下,西瓜走上r分化 之路:一些愈发爽脆甘甜,另一些则始终绵软寡淡,瓜瓠被种子抢尽风头, 连名字也从“西瓜”变成了 “籽瓜” ° 清朝光绪年间,籽瓜频繁出现在全 国各地的乡土志中,得到的描述也大同小异,“味淡”、“颇不堪食”、“子 大而多”、“专取其子”……由于一切为种子服务,籽瓜粼的曰感和味道完 全无法与水果店里的嫡亲们相比,但绵软清淡的特性也让它成为r另?种风 景: 敲开籽瓜.露出?大堆虎头虎脑的大板瓜子。摄影/密林 到了收获季,瓜农将籽瓜堆在路旁,供口渴的路人随意取食。肉质松软的籽 瓜可以被徒手打开,免去了切瓜的麻烦:更为便利的是,由于糖度仅有西瓜 的20%,人们还可以把打开的籽瓜分为两半用:取一小半的制擦洗双手,再 用洗干净的手挖食另一大半。 补充完水分,“吃瓜路人”把抖落的瓜子留给瓜农,双方皆大欢喜。别的不 说,光是“洗手”这一项神奇技能,就令西瓜望尘莫及。 甘甜靖远的籽瓜田。从车窗望出去,满地籽瓜仿佛随若车轮一同向前滚动?摄影/密林 在甘肃靖远,七八月的任1野是天地间最壮观的“大珠小珠落玉盘” o作为 籽瓜最重要的产区之?,F?收时节的靖远往往给人?种错位的荒诞感:最生 硬的砂石里长出了最可爱的圆滚潦,最苍凉的高原怀抱着最饱满的果实。 几个月后,这些果实的“果实” 一一大板黑瓜子,将会出现在遥远城市的某 户人家,躺i在茶儿上的干果盒里,参与全中国规模最大的社交活动一一拜年。 半生不熟的亲戚之间话题用尽、陷入沉默时,幸好还有嗑瓜子的声音,可以 填满冷场的空隙。 2 葵花籽:你们都说我瓜,其实我一点都不瓜 中国人嗑r几百年的西瓜籽,在民国时期遭遇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一一葵花籽。 新端阿勒泰,游客在淹过头顶的向日葵花海中自拍。摄影/刘新.中新社新疆分社。图/视觉 中国 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推进、西方商团来华,向日葵作为观赏植物登上了 中国大陆。到了晚清,葵花籽的食用价值仍未被国人发掘,只是偶尔有“子 生花中……可炒食”的记录。直到民国初年,《呼兰县志》中才出现了 “葵 花,了可食,有论亩种之者” O新中国成立后,食用向日葵(食葵)和油用 向日葵(油葵)在中国北方全面开花。 现在,说起“瓜子”,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出的形象,恐怕己经是瘦瘦长长、 黑白条纹的葵花籽,而不是扁平黝黑的西瓜籽了。 重庆,一位葵花种植户开心地举起值满的花盘”图/视觉中国 比起真正的瓜子,葵花籽儿乎是个全方位作弊的选手。论口味,葵花籽的母 亲一一食葵,可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的油葵的亲如妹,丰富的油脂时刻 发出“真香警告”:论形状,中间膨起、外壳带有纵向棱柱

文档评论(0)

185****01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406305100003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