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教材答案与详解详析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教材第2页问题探讨
1.通过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可以了解东北豹的生存状态和濒危程度,从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全面禁猎、禁止商业性采伐林木、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对于濒危动物的拯救和种群恢复有重要意义。
2.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教材第3页旁栏思考
东北豹一年只生一胎,每胎2~3仔,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小鼠。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教材第4页
思考·讨论
1.种群年龄结构的分析
(1)A为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2)C为衰退型,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3)B为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相当,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会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少,但是也不排除由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提高等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3.24年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减少,这说明我们应该关注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教材第5页探究·实践
1.随机取样不会掺入任何主观因素,可以减少误差,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2.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3.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可能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5%以内。如果超出了正常波动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果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考虑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可根据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教材第6页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1)×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 [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
(3)× [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除出生率外,还有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种群密度与出生率不成正比。]
2.D [每个处理随机取5个样方,根据五点取样法,样方数量适当,草本植物样方的面积一般为1 m2,样方面积适当,A、B错误;样方法是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目,然后再取平均值,故种群密度可以为整数,也可以为非整数,C错误;实验组中的杂草株数少于对照组,说明除草剂效果明显,D错误。]
二、拓展应用
1.386 提示: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即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个体总数=重捕到的标记个体数/重捕到的个体总数,得个体总数=(106×91)/25=386(条)。
2.B [据题图可判断,A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所以B国家未来人口增长率高。]
3.提示:[避免因性别比例失调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材第7页问题探讨
1.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第n代”。
2.N=2216。
3.在一个培养瓶中,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照这个公式描述的趋势增长。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
教材第8页旁栏思考
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不够精确。
教材第8页思考·讨论
1.这两个资料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都大致呈“J”形。
2.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的原因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这种种群增长趋势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食物等资源和空间不可能是无限的。
教材第9页旁栏思考
近代以来,世界人口呈现“J”形增长;我国人口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呈现出“J”形增长,在1979年之后则基本稳定在较低的增长率水平上。
教材第10页思考·讨论
1.从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角度作答。
2.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
教材第11页探究·实践
1.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2.酵母菌开始一段时间内,在培养液中数量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后,数量开始减少。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生存空间足够大,环境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使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曲线如下图所示。
3.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生存空间及有害代谢废物等。
教材第12页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全册 思维导图.docx
- (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全册 思维导图.docx
- (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全册 思维导图.docx
- 《中国科技十年发展2011-2021》主题班会.pptx
- 高中生物课外拓展情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doc
-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资料.doc
-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全册逐课知识点梳理.docx
- (部编版)历史九下全册知识串讲(1-22课).pptx
-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期末课本复习( 课内+课外).pptx
- 2021年湖南高考试题分析暨2022年高考复习策略.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