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地下水位监测 (四)、监测技术 1、测试方法 先用水位计测出水位管内水面距管口的距离,然后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出水位管管口绝对高程,最后通过计算得到水位管内水面的绝对高程。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11.地下水位监测 (四)、监测技术 2、 测试数据处理 水位管内水面应以绝对高程表示,计算式如下: 式中: —水位管内水面绝对高程(m); —水位管管口绝对高程(m); —水位管内水面距管口的距离(m)。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11.地下水位监测 本次水位变化: 累计水位变化: 式中: —第i次水位绝对高程(m); —第i-1次水位绝对高程(m); —水位初始绝对高程(m); —累计水位差(m)。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11.地下水位监测 (五)、 注意事项 (1) 水位管的管口要高出地表并做好防护墩台,加盖保护,以防雨水、地表水和杂物进入管内。水位管处应有醒目标志,避免施工损坏。 (2) 水位管埋设后每隔1天测试一次水位面,观测水位面是否稳定。当连续几天测试数据稳定后,可进行初始水位高程的测量。 (3) 在监测了一段时间后。应对水位孔逐个进行抽水或灌水试验,看其恢复至原来水位所需的时间,以判断其工作的可靠性。 (4) 坑内水位管要注意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施工破坏。 (5) 承压水位管直径可为50~70 mm,滤管段不宜小于1m,与钻孔孔壁间应灌砂填实,被测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间应采取有效隔水措施,含水层以上部位应用膨润土球或注浆封孔,水位管管口应加盖保护。 (6) 重点是管口水准测量,要与绝对高程统一。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11.地下水位监测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 12.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 邻近建筑物资料收集和调查 ●建筑物平面位置图等; ●建筑物基础和结构的设计图纸; ●建筑物基坑工程围护方案; ●建筑物既有的测点布设图和监测资料; ●建筑物已有裂缝的宽度、长度和走向等。 监测内容 ●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测范围。 例如在粉质黏土中,如果止水帷幕埋深没有达到不透水层,降水期过长,基坑周边土体变形影响范围较广。 12.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12.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 抱箍式 套筒式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12.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 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 ?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12.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 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12.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 建筑倾斜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测点宜布置在建筑角点、变形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 ?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 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当由基础的差异沉降推算建筑倾斜时,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3. 3条的规定。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12.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 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监测仪器和方法 三.监测仪器和方法 12.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 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设置; ?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 ?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

文档评论(0)

菲菲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