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学会比喻思维,成为语言的魔术师
作家都是语言的魔术师,妙笔生花的秘密就在于熟练掌握了比喻思维。运用比喻思维,我们能够打开新奇、陌生化的视角,发现万物的隐秘关联,让文字像鲜活的鱼游动起来,像一只只蝴蝶飞舞。
什么是比喻思维?比喻思维,是人类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所有认知方式中历史最久远的一种。早在原始社会,人类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便会发挥想象力,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原因。比如,先民们看到雨,无法解释,便想象是天上的龙在喷水。而雨后又看到彩虹,便想象这是因为龙喷了太多水,口渴,所以又从天上探头到地面喝水。这样的比喻思维,充分地运用到了象形文字的造字中。我们看甲骨文中,“虹”这个字,它的造型便是:一条双头龙蜷曲着身体,首尾都是龙头,在地面喝水,形成一个弧形的画面。因此,当我们写出“彩虹”这个词时,从造字思维上,它就隐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比喻句:天上的彩虹/像一条俯身饮水的双头龙/它弯曲的身形/横贯了整个天空。可见,我们的汉字本身,就隐含着比喻的思维和饱满的诗意。
在具体写作中,比喻思维是使用广泛的文学修辞手法。修辞学家们把比喻的修辞细分为二十多种,除了明喻、暗喻,还有借喻、互喻、反喻、博喻、环喻、复喻……其中,最常用的是明喻和暗喻。所谓明喻,就是被比的事物(本体)和用来作比的事物(喻体)都出现,并用比喻词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好像”“好比”“似”“如”“同”“类”“仿佛”等。例如,《诗经·小雅·小旻》中写“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把谨慎恐惧的样子,比喻成像面对深渊,像踩在薄冰之上。当然,更多的时候,作家讲求文字的含蓄和朦胧美,一般会把比喻词省去,直接罗列本体和喻体,这就是暗喻,也称为隐喻。例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水,遮住了一半的远山,还剩一半晴朗,这是酝酿雨意、将下未下之时的景色,颇有水墨画的浓淡飘逸之感;第二句,写的是急雨骤降,白色的雨滴落入湖中,激起的水花就像跳动的珍珠,乱溅入我的江舟。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案例,为大家讲解三种训练比喻思维的创意方法。
一、学会赋形法:化虚为实
比喻最动人之处在于,可以将难以名状的内在情绪和情感显化为具体形象,也就是赋形,以达到化虚为实的效果。写作时,切忌大段喊口号,或者空洞抒情,大量铺陈抽象的词语,而应该巧用比喻,以生动传神的意象和准确的洞察力来打动读者。比如,愁和孤独,分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中最常见的母题。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诗人,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赋形法,以比喻化虚为实。
宋代词人贺铸在《青玉案》里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首词几乎是以呼喊的方式,连用三个比喻来形容“愁”,愁绪像一川氤氲的草绵延不绝,像满城飘飞的柳絮满目皆是,像梅子成熟时节的雨下个不停。烟、草、风、絮、雨,其实是隐含了五个意象来强调愁绪之多、之广、之延绵。“梅子黄时雨”一句,又让人想起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现代诗人海子也运用类似的方法写孤独,他在《鱼筐》一诗中写道:“孤独是一只鱼筐/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这首诗,不禁让人想起冯至。冯至写“寂寞是一条蛇”,已经是很新奇的比喻了,而海子却更进一步,把孤独比作鱼筐。鱼筐和孤独有什么关系呢?看似毫不相干,距离甚远,所以引人琢磨。诗人接着又说,孤独还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至此,我们理解了,孤独就像鱼筐一样,空空的,但又有所期待。期待收获一些爱和温存。而现实呢?空空的孤独,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是泉水放在泉水里,什么也没有。这不禁让人想起博尔赫斯《另一次死亡》中的名句:“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二、尝试反写法:化实为虚
文学创作中的比喻,除了会化虚为实,还会经常反用,采取化实为虚的手法。可能会有人产生疑问,一个实际的意象,本来有生动的形象,为什么要用比喻把它化成虚无缥缈的意象呢?这正是文学的魅力。作家故意运用化实为虚的手法,赋予眼前实在的景象以朦胧的意境,让人回味其中的意蕴。比如,“云彩轻盈如梦”,这句话就是化实为虚,云彩是眼前的景象,却把它比作虚无缥缈的心理现象——梦。你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反喻,是“梦如云”的倒装。也可以理解为是互喻,梦和云都是轻盈的事物,它們相互作比。当你掌握了赋形思维,可以写出一连串的比喻来化虚为实写出具体传神的意象后,就可以尝试化实为虚,追求一种有弹性的、有张力的诗的美感。
古代诗人和现代诗人,都钟情于“梦”的意象。比如秦观在《浣溪沙》中写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透过挂着银钩的帘子望见迷蒙的飞花轻盈像梦一样,无边的雨丝飘洒像愁一样细腻。诗人以抽象的虚空的梦和愁来比喻具象的飞花和丝雨,更能引人遐想,营造出迷离梦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英语备考:七选五阅读的解题步骤与微技能.docx
- 高考英语学习提升课堂:ESA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ocx
- 2022高考英语备考:that基本用法归纳.docx
- 高考英语备考:三个高级句型在高考英语写作中的应用.docx
- 高考英语备考:判断名词单复数的5条依据.docx
- 高考英语备考:找准关键词语, 理解句际关系.docx
- 高考押题作文写作备考:时代楷模(附:审题立意及延伸训练).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高考作文提升鲜活度须“三新”.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借鉴时评的用例说理.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推理想象,新颖独特.docx
- 2025新人教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Changing for the seasons Part B 第5课时 Let's learn&Do a survey 课件.ppt
- 2.问题提出(1) 课件 2025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 3.第1课时 画线段 课件 2025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 10.1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课件 高教版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ppt
- 8.2 明辨是非,追求真理 课件 高教版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ppt
- 2025新人教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 Part B 第6课时 Read and write 课件.ppt
- 2.问题提出(2) 课件 2025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 2025新人教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Changing for the seasons Part A 第3课时 Let's spell 课件.ppt
- 8.1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课件 高教版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ppt
- 第2课时 年、月、日知多少 课件 2025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