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 1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遣唐使 新罗崔致远 玄奘天竺取经 鉴真东渡 第2页/共25页 中国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630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初期使团共200余人,乘船2艘,以后增为4艘,人数增至500余人。 第3页/共25页 第4页/共25页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行》 公元717年随遣唐使团来到中国。 于太学苦学六年考取进士。 唐玄宗为其取名为晁衡。 与诗人李白、王维、储光仪等交好。 第5页/共25页 派遣唐使渡海到中国,牺牲很大,代价极高。但是,由于遣唐使带回中国唐代的文明,这就大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日本的“大化革新”,就是在中国的影响下由早期的留唐学生和学问僧直接参与策划下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由此建立起来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即所谓律令体制,几乎无一事不效法唐制,以唐代为蓝本的。 经过学问僧、留学生的介绍,隋唐文化,尤其是唐代文化不断传入日本。中国的文学、天文历数、医学、儒学以及中国化的佛教等等,对日本产生的影响都极其深远。 遣唐使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中日人民的交往和友谊。 第6页/共25页 新罗末期人。字孤云,本籍庆州,868年,12岁,入唐留学。18岁,登宾贡科。曾为唐官吏。后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 885年归国,官至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事。以时务策十余条上真圣女王,不见实行。为中央地方官吏10余年,终限于出身,无法实行其改革主张。 不满当时朝政,弃官隐居于伽耶山。罗亡丽兴,不知所终。或云得道成仙。 第7页/共25页 知尔新从海外来, 晓窗吟坐思难栽。 堪怜时复撼书幌, 似报故国花欲开。 ——《东风》 一、思念家乡 感怀亲人 第8页/共25页 海槎虽定隔年回, 衣饰还乡愧不才。 暂别芜城当叶落, 远寻蓬岛趁花开。 谷莺遥想高飞去, 辽豚宁渐再献来。 好把壮心谋后会, 广陵风月待衔杯。 ——《酬杨赡秀才送别》 二、与当时文人 交流的诗作 此外,还有《归燕吟献太守》、《留别女道士》、《楚州张尚书水郭相迎因以诗谢酬吴峦秀才惜别二绝句》等,都足以说明他和中国文人、地方官员的友谊深厚,在中韩文化关系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第9页/共25页 狐能作美女, 狸亦作书生。 谁知异物类, 幻惑同人形。 变化尚非艰, 操心良独难。 欲辩真与伪, 愿磨心镜看。 ——《古意》 三、批判社会现实 同情劳动人民 第10页/共25页 崔致远在唐朝是有一定文名的,受到了中国学者和文人的重视。 他从小就来到中国,长期受到唐代灿烂文化的熏陶,况且当时唐朝正处于五、七言诗的繁荣时期,这客观上为他能创作出大量高质量的汉文诗提供了条件。 “崔致远《四六》一卷,又《桂苑笔耕》二十卷。高丽人,宾贡及第,高骈淮南从事。” ——《唐书·艺文志》 第11页/共25页 新罗曾经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经典诗文,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传播汉文知识,促进了汉文学在新罗的发展。同时使汉文诗在新罗大量出现。 在艺术创作上,崔致远的诗既吸收了唐诗格律的特点,又具有新罗诗歌的某些特点,他的诗对研究唐朝和新罗的关系史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第12页/共25页 ▲真实的唐玄奘 ▲《西游记》中的唐玄奘 第13页/共25页 唐玄奘13岁出家,后来随其早已出家的哥哥游学各地,遍谒名师。 到26岁之时,他游遍了唐帝国 大部分地区,几乎穷尽了佛家各派学说。 但是,越参学不解的问题越多,并且有些问题各大师之间分岐甚大。 “众生皆有佛性”,狗有没有佛性? 若成佛,是今生成佛,还是来生成佛? 他决心到佛教发祥地印度走一越,取回根本的经典,以释众疑,并统一中土各家学说。 第14页/共25页 宣武门之变,国内情势不安定。出关西游申请屡次被驳回。后偷渡出关,在沙漠中屡次濒临死亡。 进入印度后,玄奘边参学边广礼圣迹,辗转数十国。 在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刻苦钻研5年,然后用4年游遍印度所有的佛教。 回到那烂陀寺,戒赞大师指派他向寺僧开讲经论。在一次全印度大法会上,玄奘入座为论主,经18天辩论,无人驳倒他。 满载名震五印的声誉,携带着大批经卷回到长安。 第15页/共25页 填充图片 填充图片 填充图片 上 - 玄奘取经图 中 - 玄奘讲经处 下 -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第16页/共25页 玄奘西游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使佛教的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