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虚词用法复习(适用课件)
一、“于”是介词。 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二)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一般放在动词之后,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三)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一般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超过”。 二、助词,动词词头,无义。 【于是】 复音虚词,它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相当于“于+此”,可灵活译为“在这”“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这”“从此”等。 2、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于是余有叹焉。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拘于时,学于余 业精于勤、荒于嬉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15.【与】 (一)介词。 (二)连词。 (三)动词。 1、给予,授予,交给,赠给。 2、结交,亲附。3、对付。 4.参加,参与。 5、赞许,同意,许可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等。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骞叔之子与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6.【则】 本义阐析:金文“则”字的左半部分,原先是个“鼎”字。在古代,鼎可以象征国家政权和帝王之位,所以上古时多将刑书、法律刻在或铸在鼎上,作为人们行动的准则,由此可以懂得“则”字有“规范”、“准则”之意。另外:“则”字的“准则”义可引申为”规章”、“规程”,而规章条文是分项分条的,因此“则”字能表示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如《〈论语〉十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已经”。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3、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二)副词。立即 (三)量词。 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四)动词。1、效法。 2、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乃、是、就是”。 (五)名词。准则,法则。 (六)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则是】只当是。 居则曰:“不吾知也!” 以身作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惟天惟大,惟尧则之。 非死则徙尔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7.【者】 (一)代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4、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二)语气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者项庄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言之,貌若甚戚者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18.【之】 (一)代词。 (二)助词 (三)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四)动词,到,到达,去,往,到……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