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敬业与乐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
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
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
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
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
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
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
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
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
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
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
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
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
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
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
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
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
第 1 页
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
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
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
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
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敬业与乐业》阅读题:
1.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2. 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
的对话有什么好处?(4分)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3分)
4.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
到乐业。(3分)
《敬业与乐业》答案:
1.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如答“针
对提出的论点”也可给分)
评分:本题2分。每个要点 1分,意思对即可。
2.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
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
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
鸣。
第 2 页
评分: 本题共4分。每个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3.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
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
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
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
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评分:本题共3分。第一问2分,答出其中两种即可。
第二问1分。
4.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
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
为乐等。
第 3 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