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学习目标;说明:
本文节选自电影文学剧本《林则徐》,放在“戏剧天地”单元来学习很有意义。教师在教授前既要对虎门销烟的历史了如指掌,也要对戏剧理论略知一二。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剧本是它的一种外在表现,而“戏剧冲突”则是它的主体架构。要知道,人类性格品质的高度及深度是要用冲突来衡量和呈现的。所以,学习本文时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从文学上戏剧的角度了解历史,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这一类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戏剧的广阔天地和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说明:
虎门销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许多中学来说并不陌生,历史课上早有接触。因此,当学生初读本文时,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阅读方法,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让其徜徉于戏剧天地之中。教学重点的设计正好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很好地了解人物,理解主旨,进而也巩固了以往的一些阅读方法的掌握,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看了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民族英雄-----林则徐;
虎门销烟池旧址
虎门销烟池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1800年至1839年间,英国鸦片的大量输入,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会督文武大员在虎门镇口海滩上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当众销毁鸦片2,376,254斤,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林则徐指挥在海滩高处开挖的两个销烟池,长、宽各46.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置桩栏板,池前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把鸦片分批投入池内,采用盐卤水加石灰浸化办法使其分解销蚀,然后引水入池冲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销烟池泥沙淤塞,现有销烟池为1973年经考古发掘复原。销烟池旁这立有“鸦片战争门人民抗英念碑”一座。博物馆运用了141件实物、130幅历史照片、19个图表以及12幅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销烟池
;11;模拟销烟场景的雕像群;13;14;15;16;当年的烟馆就是这个模样;18;电影艺术的特点;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根据史实编写的电影剧本《林则徐》则是这一段历史的再现。让我们走进剧本“虎门销烟”,去感受那段令世人难忘的历史。;初读剧本理清故事情节;2.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概括得更简洁些。
概括讨论主要情节时,让学生复习以往学习记叙文时所掌握的阅读方法。;3.教师指导明确。
提出问题:林则徐做了那些事?结果怎样?
交流后明确:① 灭了义律的威风,挫了他的锐气。②封锁英商馆,断了他们的水、粮③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感知电影剧本的特点;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再读剧本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特点。;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个场景,并让他们思考分析:
①林则徐与义律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②他们的矛盾冲突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
让学生圈划对话中的关键词句。
③戏剧冲突中人物的神态尤其是义律的神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圈划神态描写。这些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概括人物特点。
;讨论,交流,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
①焦点:缴烟。
②冲突中林则徐抓住要害,步步紧逼,致使义律从找借口到耍无赖最后语塞,投降。
③林则徐的神态主要体现在“淡淡地”,“冷冷地”,“冷笑”,“点点头”等。
;义律的神态变化多端,从“吹着口哨”“轻蔑地笑了笑”,“耸了耸肩”,“冷笑”的得意忘形,到“大吃一惊”,“脸色剧变”,“拼命咬自己的嘴唇”的垂死挣扎,直至最后“语塞”的狼狈相。这样一对比,处处显示林则徐的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一身正气;而义律却凸显得如此狡猾,无赖,无可奈何,狼狈最后只能投降缴烟,节节败退.;品读剧本重点场景—虎门销烟,领会文章主旨;默看第二段主要场景,学生口头概括它的作用。答到“主要从侧面衬托出林则徐形象”的要点即可。;2.让学生集体朗读“虎门销烟”的场景,并思考:
①你如何形容当时的场面?
②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③这样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在全文有什么作用?与中心有何关系?
④再次朗读,进一步领悟全文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用饱满的激情朗读最后一个场景,请学生用恰当词语概括它的特点。
①如壮观,隆重等。
②角度:a人物:多而广,男女老少,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漫山遍野的人群。b地点:码头台阶,山坡上,海滩上 c环境:土炮轰鸣,欢呼“万岁”等。
;③是全文的高潮,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撼天动地,表现了林则徐“销烟”的伟大壮举,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
④通过朗读让学生入情入景地领悟全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表现。
;根据剧情,选择一阶段分组自导自演。;课堂训练;2,林则徐与义律的矛盾焦点是什么?林则徐与义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