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及其弟子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VIP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及其弟子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标签 哲理、议论、初中文言文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 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 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 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 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 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 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 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注释 舜:姚姓,名重华。发:起,指任用。畎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 渠。傅说: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举:被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 捣土用的杵。胶鬲: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鱼盐:此处意 为在海边捕鱼晒盐。管夷吾:管仲,颍上 (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士:狱官。 孙叔敖: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 “期 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海:海滨。百里奚:又作百 里傒。本为虞国大夫。市:市井。 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斯:代词,这,这些。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 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必:一定。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苦恼。心志:意志。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饥饿。体肤:肌肤。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拂乱: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所为:所行。所 以:用来 (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 “增”。能:才干。 恒:常常,总是。过:过错,过失。困于心:心中有困苦。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 “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 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喻,知晓,明白。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 “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敌国: 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恒:常常。亡:灭亡。 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 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 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 阐述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 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 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 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 文章一开头并没有正面提出任何观点,而是一口气列举了虞舜、傅说、胶鬲、 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子。这六个人的共同特 点是他们在担当 “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经历过坎坷艰难的人生历程。正 因为付出了非同寻常的代价,这些圣贤才能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就 一番宏大的事业。所以这后面的结论又倒过来说明了这六位圣贤成功的原因。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为使动句。动心,使心惊动。忍性, 《孟子正义》 释为使本性(性格、性情)符合仁的要求。忍,能也;能,任也,故忍性为任性。

文档评论(0)

186****3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