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 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毛泽东课堂导入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材料2:礼祭天子于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恒公二年》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传统等级制度走向瓦解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上下失序,社会混乱,道德泯灭华夏认同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战国以后,戎狄蛮夷融进华夏民族,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民族交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水利灌溉工程纷纷兴建,如都江堰、郑国渠、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方面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工商业主财富雄厚2、变法运动【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和材料1,梳理变法运动潮流的背景、目的、性质、和结果。背景:政治上诸侯国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重大发展,地主阶级兴起;思想上士阶层兴起,提出自己主张目的:富国强兵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变革结果: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商鞅变法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最为彻底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调整旧的生产关系。商鞅变法的特点:依法治国,严刑峻法探究问题: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利: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符合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需要。弊:轻视礼仪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也造成民风的堕落。三、百家争鸣思考: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政治:王权衰微,诸侯崛起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阶层: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文化:私学兴起,“学在民间”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汉书·艺文志》百家学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孔子思想仁与礼的关系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老子思想发展到战国时期的诸家思想百家争鸣:传统文化体系初建中心话题:如何恢复或重建秩序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百家争鸣士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上的反映。性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1)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2)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课堂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郡县制度的确立,也是导致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