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病夏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冬病夏治 方法很简单:“内用温热”“外散风寒”。内用温热就是服用偏温热饮料和食用温热的食物。有人说,大热天的,再吃热的东西,那还不得心烦气燥,要人命吗?。不错,关键是“服寒”?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热药凉服。比如说红糖姜汤水,本来是温热暧胃的,但我们在暑天服用,可以在冷水里凉一下,此时,我们虽然喝的是冷饮,到胃里的时候却是热药。还有那些不出汗或出汗怕风的人,此时可用“玉屏风散”数袋冲成一瓶,放凉.每日当饮料频饮,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又可防风。即所谓的‘有病没病,防风通圣;有汗无汗,玉屏风散’。真是一石三鸟,您不妨一试。 夏日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借用金庸先生九阴真经里的第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蕃蓠,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清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但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此时,体表便无能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毛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的消化,也不能很好的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此时,我们可以吃“霍香正气丸”,此药偏温热,外散风寒,内消寒湿。一药两解,但如果是真正的中暑之症,内外俱热,此药却不能用。 中医冬病夏治 原理:应用中医整体观:“天人合一”人天相应,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与自然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相结合。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 ??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方法或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另一个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根据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中医冬病夏治 针灸(火针)、温灸法、中药内服法、贴膏药法(三伏贴和三九贴)、、穴位注射法、穴位拔罐法、脐疗法、刮痧法等都属于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是古时中医养生的一个场景,讲的是对于有顽疾或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 中医冬病夏治 1. 呼吸道疾病: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虚易感冒等;也适用于阳虚为主或虽寒热错杂但以寒为主的患者;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人群。 感冒:感冒在春季多发,除在春天发作时治疗外,在夏季防治,可增强体质,减少其在冬春季的发作。 2 .耳鼻喉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所致慢性咽喉炎、梅核气而致的咽异感症、体虚鼻炎发作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知道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可以冬病夏治的人很多,其实冬病夏治的病种很广泛,可以包括一切虚寒性慢性病。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多为虚寒体质,以多清涕、鼻痒、喷嚏等寒症为特点,遇冷发病,尤其是气候突变时更加明显。三伏天在相关穴位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贴治疗,可起到“四两拨干斤”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 3.神经系统疾病:预防或治疗中风偏瘫、陈旧性面瘫、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受损所致的肢体麻木、颈

文档评论(0)

shusan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