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平与繁荣 丝绸之路的三大动力源.docxVIP

为了和平与繁荣 丝绸之路的三大动力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了和平与繁荣 丝绸之路的三大动力源 为了和平与繁荣丝绸之路的三大动力源 为了和平与繁荣colon;“丝绸之路”的三大动力源 “丝绸之路”是人类经济文化交流史上规模空前宏伟、持续时间最久远的大动脉。它反映出中华先民虽眷恋故土,但一旦获得推动力量,便激发出域外探险的志向和英勇无畏的远行精神。中华先民探幽致远的力量,包括军事外交的“凿空西域”、商业诉求、传道弘法。 消除军事威胁谋求和平 自西汉开始,中原人便把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阳关(今敦煌西南)以西的地带统称“西域”。凿空西域,即打破中国西北方向的障壁,开通到达西域的孔道。逾越长达万里的艰险绝域,须有强大的社会力量驱动。反观悠悠古史,由中原到中亚、西亚陆路的凿通,得力于军事外交的驱动。 早在先秦时代,中国人就呼吁从世界各地为一个家庭祈祷,并将其融入世界。秦汉统一帝国的建立,形成了“控胡”、“扩疆”的战略。汉武帝时,“勤远战略”大规模实施,汉族活动空间从黄河长江流域扩展到中亚广阔的草原、沙漠和雪山。 鉴于汉朝前期匈奴屡屡入犯塞内,对黄河中游农耕区造成破坏,甚至出现势逼长安的危局,汉武帝即位便用王恢计,诱匈奴入马邑,欲一举歼灭,却功败垂成。以后,武帝任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多次出塞,大破胡骑,奠定对匈奴的军事优势。宣帝时又“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与乌孙夹击匈奴于天山之北。此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攻杀、分裂,南匈奴臣属汉朝。东汉时,汉匈战端再起,车骑将军窦宪率汉军大破北匈奴,追至燕然山,匈奴西迁,长达300年的汉匈战争告终,中原农耕文明得到一段安宁。汉朝的文明光辉,与西方的罗马文明相映照,使东亚文明与中亚、西亚、欧洲文明出现陆路交会的可能,这不仅在中华开放史,而且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空前的意义。 商业吸引力是西北通道开通的另一个动机 然若深论之,这条中西通道的开辟,商业之力更在军事外交的先头。 在张骞西行的几千年前,河西走廊和天山南北公路的贸易通道早已存在,中原丝绸产品很早就向西传播。据先秦古籍《穆子传》记载,周穆王送给西王太后“百纯锦组”,“百纯锦组”是有图案的丝绸制品,这是丝绸向西方传播的最早记载。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作品中有关于中国丝绸的记载;公元前3世纪,希腊和罗马称中国西部为“西里斯国”,即“丝绸之国”。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丝绸已经沿着中亚和西亚的陆路运输到印度和欧洲。然而,在西汉以前,从中原到西域的民间商业活动只是断断续续、零星的。西汉以来,官民之间的物资和人员往来不断,规模巨大。 隋唐之际,西北商道进一步繁荣。唐代经营西域,规模超过汉代,在伊州、西州、庭州设立州县;在碎叶、龟兹、疏勒、于阗设立四镇,丝绸之路更形畅达,中原人西行者愈多。唐代西行最远者,不是朝廷使节,而是对大食(阿拉伯)作战被俘的杜环。杜环是史学大家、《通典》作者杜佑的族人。杜环于唐天宝十年随西安节度使高仙芝与大食战于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军败,被俘往亚俱罗(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库法),行迹达波斯、苫国(叙利亚),于宝应元年附商船回广州,作《经行记》,书佚,杜佑《通典》卷一九三《边防典》摘引数段,其关于西亚各国社会生活、伊斯兰教信仰的记述真实可信,如言及大食,“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无问贵贱。一日五时礼天。食肉作斋,以杀生为功德……又有礼堂容数万人。每七日,王出礼拜,登高坐为众说法”。文中还录下唐朝被俘流落大食的金银匠、画匠、绫绢织工、造纸匠的姓名,是中国工艺西传的直接记载,尤其难能可贵。 艰难而悲惨的丝绸之路上的外国军队 宗教作为人们对“终极关怀”不倦追求的产物,往往使信徒产生一种排除万难的精神力量,勇于孤行独往、百折不回地求经、传道,从而成为艰险而悲壮的丝绸之路上的一支异军。如东晋僧人法显“慨律藏残缺”,“至天竺寻求戒律”,其行迹的遥远连“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略言之,有以下几类宗教信徒往还于丝路。 首先,外国佛教徒来到中国沿丝绸之路传教。库马罗什是一位来自天竺(印度)的佛教僧侣,出生于库车(现在的新疆库车),他沿着丝绸之路走了很长一段路到长安讲经。他与真帝、玄奘一起被称为中国佛教的三大翻译家。达摩是南天竺人,从南印度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到广州,北上洛阳,住在嵩山少林寺,创立了禅宗。库马罗什和达摩是沿丝绸之路来华弘法的两位著名的外国佛教徒代表。第二,中土世界的佛教徒从西方学习经文。中国佛教徒对佛教经典带到国外并不满意,也有不少人去印度寻找经典。其中杰出的有东晋的法显和唐代的玄奘。第三,中国佛教徒在国外传教。如果说玄奘的主要成就是“在西方寻求法律”,那么鉴真就是“在国外传教”的优秀典范。这些高僧以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历经艰难险阻,完成了文化引进和传播的伟大事业。它们的确是人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