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梅雨形成的一种物理机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梅雨形成的一种物理机制 p天气分析和预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气象研究室,黑龙江密山158308) 摘要:由冬至夏,南海和西太平洋盛行对流云,有利于洋面对大气加热;青藏高原上空以少云和对流云为主,亦有利于上下边界对大气加热。因此,南海、西太平洋及青藏高原是大气的热源。而中国南方(35bn以南)由于盛行波状低云,不利于上下边界对大气加热,因而中国南方为大气的冷源。季风交替期(4~5月),中国东部850~500hpa的温度距平,主要是两个热源和一个冷源力量对比的结果。此期的冷源上空,未来2~3个月即6~8月将发展梅雨大槽。统计结果表明,梅雨强度几乎与南方冷源强度呈线性关系:850~500hpa气温负距平很小时,未来梅雨很弱;冷源很强时,未来梅雨很强。 关键词:梅雨;形成机理;热源;冷源 中图分类号:p426.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72(1999)03-0001-02 大温度、大气压场与上、下边界加热场的相互作用是长期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物理原因。笔者认为,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云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本文以中国梅雨的形成机制为具体对象,研究了云的作用。 括碧空)相比,波状低云覆盖区的上空是一低温区(冷源)。 计算了中国东部(105be以东)15年冬夏季风交换期间的850hPa层5b@5b表1显示了有和没有波浪状低云覆盖的网格点之间的气温异常差异。 表1有、无波状低云覆盖时850hpa温度距平 波状低云覆盖面积大面积+4828.7 -11971.3 小面积+2850.9 -2749.1 无波状低云区+21076.9 -6323.1 一类观测事实 笔者在过去30多年业务工作中发现,波状低云(层云、层积云、雾)对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1]:1短波槽前形成波状低云后,未来几小时到1~2天的大(暴)雨就发生于波状低云所诱发的地面中(小)尺度系统附近;o长波槽前形成波状低云后,未来3~7天的大(暴)雨落区位于波状低云诱发的地面中(小)尺度附近;?由冬季风向夏季风过渡期(4~5月)内形成的波状低云的中(小)尺度系统多发区就是未来3~4个月内大(暴)雨的高频率区或多雨区。 温度偏移网格点的频率/% 由表1可见:地表被大面积波状低云覆盖时,云顶上空(850hpa)气温70%以上为负距平;无波状低云覆盖时,76%以上为正距平。虽然850hpa气温除受下垫面非绝热加热影响外,还受大气内部运动(温度平流和垂直运动)影响,但在同样大气运动条件下,有、无波状低云时,温度距平差异如此明显,足见波状低云在非绝热过程中的冷源作用。2.2由冬到夏东亚地区云的分布特征 分别在12月、2月、5月和7月计算了南海和西太平洋(南200亿)、中国大陆南部(南350亿)和青藏高原各种云的覆盖率(台站数量与云站数量的比率),研究结果如下:1。 表2由冬到夏云的覆盖率变化 中国南方350亿 中高云晴空波状低云 层状降水云对流云少云对流云其他云 1266.915.58.58.98.76.88.476.276.223.8 240.120.026.612.811.97.97.972.172.028.0 551.320.222.75.722.98.916.848.185.114.9 2.1云对加热场的两种影响 大气科学认为云是加热过程的/调节器0,但具体如何调节却很少研究。笔者发现,在10类云中,起主要作用的有两类云。 一种是对流云,它有助于在上下边界加热大气。大气获取外部热量的主要途径是长波辐射、湍流热交换和下垫面水汽的潜热释放,而对流云覆盖正是有利于上述三种过程的:对流上升运动将下垫面上的水汽输入中高空并冷却凝结,对流运动使地表感热进入大气;同时,对流云之间的云隙使长波和短波辐射通畅。 一类是不利于上、下边界对大气加热的云)))波状低云。与对流云相反,在近地面形成波状低云后,浓密的云幕阻挡了来自上、下边界的短、长波辐射;云顶的逆温层又抑制感热的湍流交换和地表水汽向中、高空输送,因而和其它各类云(包 收到日期:1999年2月24日 40.018.227.614.328.77.423.840.175.224.7 南海和西太平洋 表2说明:由冬至夏南海和西太平洋上空盛行对流云,有利于洋面对大气加热;青藏高原上空以少云和对流云为主,亦有利于对大气加热;而中国南方(及中印半岛)则盛行无降水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定量测量黄河流域汛期降水量 王庆斋,傅德胜,王春青 (1.黄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