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论语资料选读二克己复礼资料.pptxVIP

语文语文论语资料选读二克己复礼资料.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语文论语资料选读二克己复礼资料第1页/共42页二 克己复礼第2页/共42页诗海探珠基础自主学案 二 克己复礼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第3页/共42页诗海探珠故 都 [唐]韩偓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掩鼻计成终不觉,冯 无路学鸣鸡。第4页/共42页【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流离在外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前四句运用虚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遥想中的故都长安的荒凉破败景象:杂草丛生、塞雁侵住,宫鸦犹啼。诗歌一开始就笼罩了一种凄迷悲凉的气氛,寄寓作者对家国将亡的无比哀痛之情。第三联开始,转入正面抒情。尾联归结于深沉的感喟。从全诗来看,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前半凄婉,后半激越,哀感沉绵之中自有一股抑塞不平之气,跌宕起伏,撼人心魄。第5页/共42页【思考】 诗歌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第6页/共42页基础自主学案第7页/共42页监,通“鉴”,借鉴希,通“稀”,少女,通“汝”,你错,通“措”,放置第8页/共42页合宜的政治主张、政治措施等学说,主张正确原则道理第9页/共42页代词,自己语气词,大概代词,他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就第10页/共42页动词,作乐名词,音乐形容词,音乐第11页/共42页名词作动词,作乐名词作动词,穿都为名词作动词,行君道,行臣道,行父道,行子道第12页/共42页一旦不合乎礼仪第13页/共42页年长者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第14页/共42页六、特殊句式①甚矣吾衰也 _______________②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_____________③子将奚先 __________④未之有也 ___________⑤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________⑥有是哉,子之迂也 ____________主谓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主谓倒装句第15页/共42页七、名句默写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_______________?”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______________,鲜矣;不好犯上,___________,未之有也。”③子曰:“人而不仁,_________?人而不仁,如乐何?”孰不可忍也而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如礼何第16页/共42页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的含意?第17页/共42页【提示】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第18页/共42页2.孔子为何认为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提示】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第19页/共42页3.怎样理解孔子对“觚”发出的感叹?【提示】 早在孔子之前,以礼乐为核心的文化符号体系就已存在,只是由于缺少伦理价值观念的支撑,使得这一体系十分松散、很不牢固。而儒家的所谓“建构”,就是要以“仁学”的价值观念来支撑“礼乐”的符号体系,以克服“礼崩乐坏”的局面。针对当时文化符号体系混乱的现状,孔子曾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的慨叹。在他看来,“觚不觚”这类表层符号的混乱,意味着“君不君”、“臣不臣”等等深层价值观念的动摇。第20页/共42页4.孔子阐释的“礼”到底是什么?【名师点拨】 “礼”的内涵简单地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上至国君,下至普通家庭成员,都应信守彼此的行为准则。谁若违反,就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短短八个字却可以穷尽普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这里也对国君处事准则加以界定,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朴素的民主与民本思想。第21页/共42页5.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你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名师点拨】  没有矛盾。孔子的儒家理论是建立在礼教的基础上的,孔子教学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符合礼教规定的,一定不要做。这与现代教育主张的张扬和尊重个性其实是没有差别的。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礼教”的基础上,即法律所规定的最低限度。比如我国宪法规第22页/共42页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