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377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1章
P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达到既获得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又保护生态环境,还保证食品安全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P3 (一)作物栽培的特点:1.复杂性2.季节性3.地区性
P3对于作物自身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进行研究,常采用下列方法1.生物观察法 作物生产的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物质积累与分配的过程。2.生长分析法 生长分析法的出发点是作物的生育进程以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来衡量。3.发育研究法 发育研究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开数测量植株的生长情况。4.作物生理研究法
P6 瓦维诺夫(1935)根据苏联作物栽培工作者在世界5大洲60多个国家进行多次考察的结果,确定了主要栽培植物的8个独立起源地。
P8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编译和它们与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
P9我国生物多样性正临着来重的威胁,表现在:①生态系统遭到破坏②物种收到威胁或正在减少③遗传种质资源正在减少
P12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引种是作物的人工迁移过程。
P12作物引种到新的地区之后,出现2种情形:一是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或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泛,不要特殊的处理和选育过程,就能正常生发育、开花结果并繁殖后代,这叫做“简单引种”;二是原产地与引种地之间的自然环境相差较大,或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狭窄,需要通过选择、培育,改变其传性,使之能够适应引种地的环境,这叫做驯化引种。
P12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土宜论”“风土论”“排风论”等引种理论。“土宜论”是指不同的土地需种不同的作物。“风土论”指的是,遗传性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条件(风土)有不同的要求,引种时必须协好植物本性与环境的关系,使值物适应当的风土。“排风论”是“风土论”的进一步发展,它一方面承认土壤气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又认为植物的遗传性是可以改变的,因而提倡通过创造条件去顺应植物的要求,同时又要改造植物的本性,以达到引种驯化的目的。
P13引种的基本原则:①生活条件需要得到满足,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要求相应的生活生态条件与之协调;②克服限制因子的影响,作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生境往往不完全一致③被引用作物对引种地的环境有逐步适应的过程,他能够不断的改变本身的某些习性,与新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相适应。
P14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而寒作物。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10℃左右,而寒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凡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长日照作物,凡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日照作物。
P14 1.粮食作物或称食物作用,又分为3类:(1)谷类作物(2)豆类作物(3)薯芋类作物
P22(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1)大中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条件较好(2)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强烈,而西北部地区气候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3)我国的山地多于平原,对于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是弊多利少。
P23(二)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评价:
耕地资源: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退化。土地流失、干旱缺水、盐渍化、沙化等正在损害现有的耕地。受这些障碍因素影响的耕地面积也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各地区土、热、水条件的配合是不够协调的
农业自然灾害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灾害损失逐年增加。
P25 大田作物,是指种植业除蔬菜,果树之外,在大田上种植的粮食作物(谷类、豆类、署类等)、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烟草以及饲料作物等。
P34粮食的最低安全系数是,储备量至少应占需要量的17%~18%。
P35 可抲持续农业的含义:一是发展生产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二是发展生产不以损坏环境为代价,使各种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P35 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是: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逐渐达到农业生产率的稳定增长,提高粮食生产和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住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
第2章
P38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P38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P38 S形曲线若按作物种子萌发至收获来划分,则可细分为4个时期:1.缓慢增长期2.快速增长期3.减速增长期4.缓慢下降期。
P40 作物生育期伯概念 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
P44种子萌发是指种子吸胀开始到胚轴伸长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