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词语解释(原卷版+解析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2:词语解释 近年中考语文文言词类考点主要分为:古今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命题方式主要为:具体释义,选择题。?翻译题实际上是考查对于几个关键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考点链接】 例 (2019天津中考) 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业,水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好: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 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文卷悉烬 悉: ⑵喝使归舍 舍: 【解题点拨】“悉”可以联系《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中的“悉”字;“舍”可以联系《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句中的“舍”字。 【答案】(1)全,都(2)房舍,住宅 【方法指导】 1.通假字解释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例如:在《陈涉世家》中“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一句中的“唱”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倡”字就讲通了。 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例如:在《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披”字就讲通了。 注意事项:在解释通假字的时候,要先写出其本字,然后再解释其语境义。例如: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现象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白话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意思便是今义。 词义扩大 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词义缩小 左佩刀,右备容臭??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闻? 感情色彩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中性)今义:言行十分恶劣(贬义)? 词义转移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特别注意】区分古今词义变化,还要特别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防止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跟现代汉语中形式上相似的双音词混同。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另外,平时要多积累、多比较,仔细分辨,不要把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词类活用 类型 解释 举例 名词活 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名词作状语 一般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2)动词和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类型 解释 举例 动词活 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形容词活 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89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提供各种优质的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