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联考作文“不见炊烟”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docx

2022届高三联考作文“不见炊烟”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届高三联考作文“不见炊烟”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成语叫“炊烟袅袅”,有首歌曲叫《又见炊烟》,诗词中有更多的炊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处处柴门掩半边,莺啼绿树隔炊烟”“雨后千山净,炊烟处处新”等。曾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炊烟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在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 当你的生活中已“不见炊烟”,你有何感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重点考查学生全面理解材料,深层探究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题目以小见大,引导考生通过“不见炊烟”这样一个小小的生活现象,学会观察生活,体悟生活。虽然生活中已“不见炊烟”,但在古诗和文学作品中却屡见炊烟;虽然生活中已“不见炊烟”,但生活中的我们并不是变得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只是变得有“炊”而无“烟”,考生还是有话说的。考生在写作时,需要弄清题目设置的思维指向,有针对性写作,方可有的放矢。 参考立意 1.炊烟与回忆已逝,未来和时代同新。 2.炊烟不在,诗意永存。 3.炊烟已不见,世界共发展。 4.绿水青山,有“炊”无“烟”。 5.“不见炊烟”生活亦然有诗意…… 6.不见炊烟,但见美丽中国。 7.炊烟的消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范文展示 炊烟与回忆已逝,未来和时代同新 炊烟是一代人的回忆,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曾遍布于家家户户里,也曾出现在诗词歌曲中。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我们的生活中却已“不见炊烟”。 炊烟与回忆已逝,但未来和时代同新。 当人们迈步进新时代,当小渔村建起高楼大厦,当中国傲然站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在感慨“不见炊烟”的同时也期待着崭新的未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蛟龙”八海,“嫦娥”奔月,再到“祝融”探火,“天问”问天,中国迅速发展起来。我们在感慨“不见炊烟”的同时,也在享受着现代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当“处处柴门掩半边,莺啼绿树隔炊烟”“雨后千山净,炊烟处处新”的场景只是课本上的字句时,我们虽有遗憾与不舍,但终究释然。我们走出了那个一直封闭着我们的“世外桃源”,摆脱了那个贫穷落后的时代。如今的中国从2008年的“北京欢迎您”到“一起向未来”的时光里飞速成长,拥有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 从古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的又何止是“炊烟”。 当年君王用来召集部下的烽烟,如今已变成了智能手机、电脑视频;当年笨重又不易储存的竹简,如今已变成了移动硬盘、云盘;当年微弱的烛火,如今已变成了太阳能电池板……如今的炊烟在我们的记忆里逐渐远去时,如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隆隆机声取代了手工工场扎扎的机声,人们也曾说叹旧日宁静的庄园不再;当民国的幕场谢下,台上咿呀的戏子与老生倍显落寞,那些听戏的老人叹惜京剧消弭;炊烟曾经在中国成为农耕文明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头朵袅袅升起了千余年,而今却“不见炊烟”,固然有几许落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炊烟的消逝是一种必然。 炊烟与回忆已逝,未来和时代同新。 当我们背上行囊,离开家乡,在大城市里寻找自己的归宿时,是否会因“不见炊烟”而心生落寞?岁月流浙里,过去与现在传承,新与日不断更迭。时代在发展,炊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当我们站在华堂顶厦,是否在记忆中寻觅消逝的炊烟?我们又是否看见一个全新的时代出现在眼前:更好的生活,更美的风景,更加便利的出行,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宽敞的居住环境,从物质上更加舒适的享受到精神上更加惬意的感觉。 未来已来,你来不来? 站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不见炊烟”,却看得见新时代的美好。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让我们携手共建生态中国、美丽中国。 点评 本文标题对仗工整,中心突出。全文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先由消失的“炊烟”想到时代的发展,进而思考炊烟消失的历史发展必然;进一步论证不见炊烟,却看得见更加美好的时代,更加美好的中国;最后呼吁携手共建生态中国、美丽中国。思路清晰,文脉井然。

文档评论(0)

风的絮语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