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26 散文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原卷版+解析版).docxVIP

专练26 散文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原卷版+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练26 散文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 一、【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期末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隰有红蓼 王俊 红蓼跟人类一样喜欢逐水而居。春夏是万物喧豗的时节,红蓼擎着绿叶,撒开脚丫子奔跑。想必是久住乡野的缘故,红蓼的性子颇狂野。它故意不走直路,沿着低洼的溪边、沟边或是滩头,四处蔓延。人走在陌上,见之,不由叹道:“这厮是个霸道的主。”可不是吗?红蓼恨不得多生几只脚,抢占更多的地盘。而且,只要是有红蓼生长的地方,几乎看不到其他植物的身影。人再瞧一眼红蓼,呵,瞧出门道了。水边那一片红蓼酷似游龙戏波图。人群中走出一个中学生,嗤之以鼻。不怪中学生无礼,《诗经》中早有记载:“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游龙即是红蓼。 红蓼的枝茎颀颀,叶子疏密有致,其味辛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释名》中曰:“蓼类皆高扬,故字从蓼,音料,高飞貌。”而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称,“熮”字作剧烈辛辣之意,入口戟刺喉舌,犹如火之灼热。读两人的文字,觉得他们在共同作一幅红蓼图,一个赠予其形貌,一个赋予其秉性。如果再添上三两只扑翅的蜻蜓,那就更完美了。秋天长水,红蓼以清远的姿态,明媚岁月。 红蓼在我的老家,有一个尤为精当的称呼:辣椒蓼。倘若手上沾到红蓼的汁液,一天下来休想安生。手上火辣辣的,就像附上辣椒的汁液。出门放牛的孩子,也不会选择去红蓼葱茏的地方。乡间的青草,大多数是牛的果腹粮食。然而,不管红蓼长得多么鲜嫩,牛从不拿正眼看它。 一个朋友告诉我,这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密码。红蓼之所以能活到现在,与独特的气味脱不了干系。 夏天的晚上,吃过饭,我们便把竹床抬到院子里去乘凉。院子里草木多,蚊蚋隐伏其间。每到此时,母亲就提着镰刀到水边割回一捧红蓼。红蓼丢进火盆。枯枝的火星熏烤红蓼的枝茎和叶,逼出它体内的辛辣气息。在浓稠的熏烟中,红蓼与蚊蚋短兵相接。究竟还是红蓼棋高一着,蚊蚋溃不成军。偶尔,我们小孩沉不住气,不慎吸入一口熏烟,红蓼的辛辣气味在喉间和肺部乱窜,呛得我们咳嗽不停,涕泪满面。这让我想起卧薪尝胆的典故:“目卧则攻之以蓼。”越王勾践在深夜,常点燃红蓼,以辛辣气息熏蒸眼目,驱赶困意。他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得懈怠,不要忘记家仇国恨。换作现在的眼光看待越王勾践的行径,他有自虐心理,不可效仿。 秋天的第一滴露落进村庄里,安放在红蓼心底的花信露出端倪。在山河岁月中,它已经占得了一席之地,是该放慢脚步,享受时光。红蓼绝对是一个事业心强的女子。年轻的时候,累死累活打拼,等到中年,突然觉得爱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红蓼从秋天手中借得胭脂和衣衫,开始梳洗打扮。慢慢地,它的茎干上的红愈发浓烈,吐出一穗穗艳丽的红花,灼灼耀眼。那是一场盛大的花事。红蓼将所有的深情都投入到花事当中,它点燃了秋天,火势越来越大,若不是水阻挡,想必红蓼一定会烧到天边去。“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在秋天,水边若少了红蓼,是不是意味着秋天的况味也无迹可寻? 印象中,有一年秋天,去看鄱阳湖的红蓼。在湖边,红蓼拖儿携女,铺陈出一大片一大片绚烂无比的光亮。人们被红蓼的热烈感动,纷纷掏出相机,去捕捉那些燃烧起来的光芒。在红蓼面前,人变得手足无措,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似乎只能用咔嚓咔嚓的声音去表达对红蓼的敬意和热爱。 一俟深秋,红蓼顿见衰意。在瑟瑟的秋风中,它们失去以往的精神,枝叶显出委顿之态。红色的花穗,呈现出灰白,已然没有往日的新妍。可是,红蓼仍旧倔强地站立着,展示自己的风骨。 枝枝叶叶,苍茫幽远,是铁马冰河的悲壮,更是李老十《十万残荷》中的万千气象。 花败,风骨犹存,与残荷媲美,立意升华,使人对红蓼更生出一丝敬意。 不知从何时起,红蓼还肩负着酿酒的重任。儿时,常见外公采下红蓼,洗净,装进坛子,倒入清水,密封。等红蓼的汁液全泡出来,沥掉渣,将汁水与泡软的糯米、小麦、大麦等一起碾磨成粉,捏成小圆球,铺在竹簟上风干。到了家里酿米酒时,外公放入红蓼制作的“酒娘”。隔数日,酒缸里就飘出浓郁的香气。采来的红蓼全身泛红,酿出来的酒却晶莹剔透。酒入豪肠,人醉倒时全身通红,仿佛还原了红蓼的本色。 也罢,做一回红蓼,拼尽全力去爱这个世界,多好!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走在陌上,见之,不由叹道:‘这厮是个霸道主。’”这一句形象地表现出逐水而居的红蓼数量多、性子野的特点。 B. 文章第三段从红蓼的别名“辣椒蓼”谈起,介绍了红蓼之辣的特点,进而说明其味辣是植物所具有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 C. 文章在介绍了红蓼的习性和作用之后,重点描写了秋天的红蓼,突出了它的色彩和光亮,赞美了红蓼旺盛的生命力。 D. 文章叙述了外公用红蓼花酿酒的过程,复杂的工序表现了外公酿造手艺的高超和性情的温厚,表达人们对红蓼酒的喜爱之情。 7. 下列对本文艺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yxk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