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解读
单元导语原文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单元导语解读
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意义、价值
本单元的主题是“社会咏叹”。课文有6首新诗,1篇旧体诗为绝句,一篇散文诗。这些作品都以新颖、丰富的意象,勾画出诗歌的意境美和深沉真挚的情感美。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舒婷借用新颖而熟悉、凝重而鲜活、定格又流转的意象,先是穿越到历史深处,回望祖国过去的落后和衰败、苦难和沉痛,然后再挣扎回现实,以“簇新的理想”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追寻,而奋斗。这些遍布远山长河、陆地人身的意象晕染,把对祖国炽烈的爱表达得既隐忍深沉,又气势磅礴,诗的气质和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恢弘沉郁的生命气韵完美契合,给人以万古长流、奔腾不息的力量。作者本是在抒写无形汹涌的“爱”的情感和思绪,阅读难度远远大于写实作品,但因其又附着于有形鲜活的意象,便使得每一次情绪辗转可触摸,这又降低了感知难度,“爱”既在眼前,又触达心窝,这首诗把“诗”之有别于其它文体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是师生读诗学诗的典范之作。《梅岭三章》用绝句形式抒写革命情怀,可谓“旧体写新意(《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九年级下册P1》)”。三章从追怀往昔起笔,到叮咛后死者,再到展望必胜未来,把诗人视死如归、从容赴难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信念表达得情真意切,炽热激越。《短诗五首》中的每一首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选取自然景物为意象看似无新意,但诗人赋予其身的表现和哲思却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让读者在蹙眉探思→豁然惊喜→拍案叫绝中完成了一次情绪的波澜起伏,见识的纵横捭阖,思想的醍醐灌顶。《海燕》是传统名篇,高尔基一直把镜头聚焦于抒情主人公海燕,用主机位的快速移动和多机位的定向追踪,把海燕与高位空间的天空、乌云、狂风、闪电、雷声和低位空间大海、海浪、海鸥、海鸭、企鹅等紧密、急速地链接在一起,形成以海燕为中心的穿梭辐射网,使得整个天地都被囊括,都随着海燕的翻飞而剧烈地翻转运动,于是,海燕这一勇敢的“胜利的预言家”形象被托举得无比鲜明、犀利、激昂、宏大。作者把语言镜头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再配上声、光、电、风,一场天昏地暗的海天大战迅疾上演,席卷一切,扭转乾坤,恰如其分地外化了那一场即将来临的人世间的革命风暴,象征手法之纯熟高妙,真是傲视中外。
《诗歌十二讲》中这样定义“诗”:“诗是一种文艺体裁,它除借形象集中地反映生活外,还要有饱满的感情与鲜明的节奏。饱满的感情是诗歌内容的基本特征,具备鲜明的节奏则是诗区别于其他文艺体裁,在形式上最根本的特点。”(徐有富《诗歌十二讲·第一讲诗与抒情》,岳麓书社2012年4月版)
孙绍振又有这样的论述:“象征派有两个特点,‘以丑为美’,情感表现要靠‘客观对应物’。为什么要客观对应物?因为西方的诗歌,长期的传统就是直接抒情,往往写得很抽象,很概念,于是就有了象征派的主张,要把诗写得有感觉,很有名的一句话,就是:‘要读者像闻到玫瑰花的香气一样,闻到你的思想。’不能把思想情感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客观的、五官可感的对象作为对应物,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小说、诗歌卷·现代诗歌散文》P122,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版)
基于以上理论解读,我们就更能理解本单元导语的指向和教学价值了。
从人文主题上看: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不断由“自然人”向“社会人”成长。以往诸如“山川美景(八上三单元)、自然之音(九上一单元)”等“人文主题”,指向相对客观且单一。本单元的“社会咏叹”则引导学生借助诗歌,把关注的目光投注到社会、时代等更为广阔的影响人的因素中去,去关心、体验、思考人的情思、理想、信念等更为复杂的主观意识和追求。所以学习这些诗歌,要深刻领悟“个人与社会、时代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而“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从语文素养上看:本单元是诗歌学习的全面升级。
册数
第一单元
九上
任务一:学习鉴赏。独立阅读教材提供的五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九下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1.进行“朗读”教学的再实践和再应用,并借此发掘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唐山市语文教研员田贺书老师这样表达“朗读与理解”之间的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