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化工企业环氧氯丙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1 典型案例
[案例一]黄骅市环氧泄露处置案例
一、事故基本情况
2007年7月2日凌晨 2:40左右,沧州市黄骅海防公路发生一起环氧氯丙烷(剧毒)罐装车翻车事故(无人员伤亡),大量(约20吨)有毒物质(环氧氯丙烷)泄露在黄骅市南排河镇海防公路一侧的排水沟内。事故车辆(辽B-06566)是将货物(57.86吨)从生产地-山东省淄博市运往辽宁省大连市。现场勘查已泄漏一半左右(约20吨)。环氧氯丙烷属剧毒物品,易燃,密度大于水,微溶于水。
二、事故响应和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黄骅市政府启动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黄骅市公安、安监、环保、消防等部门控制了部分路段交通,设立警示标志,紧急疏散了附近村民,采取措施控制了污染物扩散,环保部门对周边空气进行监测。
事故当天下午16时,救援车辆在现场完成了倒罐作业并修复罐体缺口。为避免污染,黄骅市有关部门将泄漏在路边水沟内的污染物(环氧氯丙烷)收集保存。7月4日上午,黄骅市组织有关部门按照专家论证的处理方案,对残存在排水沟内的废水和污泥,通过倾撒石灰与污染物进行充分的碱分解反应,破坏其毒性和污染性质,同时向水沟喷撒阻燃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现场监测情况
沧州市环保局、黄骅市环保局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进行了现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事故地点周围空气中环氧氯丙烷浓度值在0.5ppm以下,低于国家标准值,在正常值以内。
四、后续处理工作
通过与辽宁省环保局、大连市废物处理中心协调,黄骅市环保局已将环氧氯丙烷的废水送至大连处置,黄骅市政府彻底清除了排水沟内经生石灰处理过的淤泥,密封转移至黄骅市垃圾填埋点进行永久性无害化填埋处理。
7月8日晚,事故地点附近村民已陆续返回、情绪稳定,该事故处理工作基本结束。
五、案例分析
本次事故污染物泄漏量大,毒性强,事故地点距离居民区5米左右,且海岸很近(不足1000米),对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是一次考验。在本次事故处置过程中,黄骅市环保局、沧州市环保局河北省环保局和公安、消防部门反应迅速、严密监测、科学处置,较好地发挥了专家的作用,及时地实施现场处置,避免了事故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案例二]2000年山东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总厂“7·2”违章动火油罐爆炸事故
2000年7月2日,山东省青州市潍坊弘润石油化工助剂总厂,因未堵盲板,违章动火焊接,造成2个500立方米油罐爆炸起火,10人死亡,部分操作室及管排、管架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1. 事故经过
2000年7月1日,为解决柴油存放一段时间后,由棕黄色变为深灰色的质量问题,厂领导决定采用临淄某个体技术人员的脱色技术,在柴油罐间加活性剂罐、混合罐、管道泵,将307#罐、308#罐的柴油,经管道泵注入混合罐,同时自活性剂罐的活性剂混合脱色后,注入204#罐储存外销。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直接安排生产设备部牵头,由机动车间维修班负责焊接安装。整个作业采用先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后,再对接同柴油罐相连接的阀门、法兰、管道,现场进行焊接的方法。
7月2日上午,已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并同308#罐对连焊接完毕,下午继续进行同204#罐的对接。18时45分,在焊接同204#罐相接的管道时,发生爆炸,204#罐罐体炸飞,南移3.5米落下,罐内柴油飞溅着火,同时204#罐罐体飞起时,又将该罐同307#罐之间的管道从307#罐根部阀前撕断,307#罐中400余吨柴油从管口喷出着火,现场施工的10人突然被柴油烈火掩盖,瞬间即被烧死。307#罐在204#罐爆炸起火后45分钟再次发生爆炸,罐底焊缝撕开12米左右,罐内剩余柴油急速涌出。着火的柴油顺混凝土地面流至附近的10间操作室,操作室被烧毁;流至装置管排底部,管排管架被烧塌;流至厂区大门以外,将部分大树烧死。事故发生后,地市县及厂消防队及时赶到扑救,大火于20时45分被扑灭,没有造成罐区其他汽油、柴油罐的爆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事故发生后,省地县有关领导到厂进行了指导,同时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了调查分析,查清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2. 事故原因分析
①从事故现场看,有2台电焊机、接线及焊钳,有9根用后剩余的电焊条头及夹在焊钳上的整根焊条,说明事故发生前确实在进行焊接作业。
经向曾在现场的职工了解,事故是在焊接同204#罐底部Dg80闸板阀对接的管道时发生的。而204#罐盛过柴油,但已长时间没用了。只偶尔当做生产中吹扫管道时的储气罐用。但在阀门以下,有24厘米深,约15平方米放不出来的柴油,而阀门以上无油,从而成为罐内柴油轻质馏分挥发的空间,挥发后的柴油轻组分与罐内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经察看,204#柴油罐底部Dg80闸板阀阀瓣靠近罐体一侧,有明显的暗红色铁锈,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绿色施工实施记录表.docx VIP
- 实验gpio输出控制-led闪烁、流水灯.pdf VIP
- 绿色施工实施记录表.pdf VIP
-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设计方案.pdf VIP
- 肺癌转移脑的护理.pptx
- ASME B16.34 INTERPRETATIONS 国外国际标准规范.pdf VIP
- 项目冬期灌浆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绿色低碳转型.pptx VIP
- 关于环保对企业公司环境有关 的外文文献翻译成品:绿色创新对环境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利益相关者视角(中英文双语对照).docx VIP
- RockwellAutomation罗克韦尔QuickStick 150 用户手册用户手册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