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赤壁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9 16.1《赤壁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有关常识和赋的体裁特点;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反复诵读,感受语言整饬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章写景、抒情、说理完美结合的特点;感知苏轼旷达的胸怀和儒释道对他人生的影响。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炼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及其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重要文言知识;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情景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难点:理解苏轼在对自然、宇宙的对话中所表现出来的旷达的人生态度,学习作者的乐观豁达精神。 四、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苏轼“三咏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眉州眉山(今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派开创者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北宋四大家” 绘画 “湖州竹派”代表人物,“朱竹”别具一格 2.写作背景 (1)乌台诗案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的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了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作诗的由来和词中典故的出处。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即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2)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他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 公元1082年,他又来到赤壁赋,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后又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注:团练副使是宋代散官(专指闲散不管事的官职)官阶之一,宋朝常用以安置贬降官员,无职掌,哲宗元佑(1086—1094)中定为从八品。 (3)被贬经历 第1次被贬:黄州(1079年—1084年)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43岁,因乌台诗案,苏轼不仅锒铛入狱,出狱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苏轼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第2次被贬:杭州、颍州(1089年—1091年)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称制,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被贬为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fēng田,恢复旧观。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 第3次被贬:惠州、儋州(1094年—1100年)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六月,贬为宁远军副节度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绍圣四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