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溪河流域植物绿化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方溪河流域植物绿化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溪河流域植物绿化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PAGE3 / NUMPAGES6 方溪河流域植物绿化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规范及标准 1.1设计依据 (1)场地地形图 (2)主体工程设计资料 (3)工程场地有关的气象资料、工程地质、水文资料、地勘资料等 1.2 设计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第二次修订) (3)《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2012) (4)《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2013)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2015) (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国家环保局1993年) (8)《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1996) (9)《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 (10)《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11)《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4]59号 (12)《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 25173-2010)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4)《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设计思路 以构建“清水稳态”水生态系统为目标的环境生态工程,是本项目核心内容,是保证水生态良性循环和水质良好的基础。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如下整体思路: “净”:以“水质提升、水系生境改善”为基础。 “动”:以“水动力优化改善与雨水综合利用”为保障。 “美”:以“健康水生态与景观美化”为增值。 3.设计目标 (1)水体透明清亮,实现河道主要水质稳定提升要求,建立健全健康水生态系统,实现河道的长治久清。并通过岸带景观建设,提升河岸带景观、文化,促使“生态、景观、文化”有机的融合。 (2) 水生植物空间布局合理,季节更替明显,景观效果好。 (3) 使水体具备持续的自净功能,具有一定抵御外界污染的能力。 (4) 杜绝藻类水华的暴发。 (5) 后期维护简单、生态、环保、经济。 4.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选择适宜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 (2)建设高标准的城市水生态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水生态功能的绿色环境。 (3)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动植物品种,坚持生态环保,实现优化配置。 (4)坚持易于维护的水生植物,便于后期养护。 (5)采用易成活、好维护的乡土动植物,保证效果的同时降低造价。 5 工程范围及内容 5.1 工程范围 本工程为水生态修复工程,属于嘉陵江流域(合川段)可持续发展工程方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子工程,工程范围是:丁家滩水库段,实施范围面积14120m2;林家坪沟植物绿化,实施范围面积6570m2,其中林家坪沟上游4967m2,林家坪沟下游1603m2;申明寺沟植物绿化,实施范围面积3681m2,其中申明寺沟上游3141m2,申明寺沟下游540m2;方溪河干流八字桥堰回水范围植物绿化,实施范围面积4077m2。总绿化面积共计28448m2。 5.2 工程内容 (1)水生植物群落构建工程 沉水植物主要种植常绿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挺水植物主要种植花叶芦竹、香蒲、千屈菜、水葱、梭鱼草、鸢尾、黄菖蒲等。 (2)洪泛湿地构造工程 河道中存在水陆相互作用的交替带,其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将其改良后具备生态丁坝功能,在洪水季节起到滞留河槽洪水、减缓水力冲击河岸的作用,在洪峰过后的季节,能高效过滤截留污染物。 (3)浅滩湿地工程 浅滩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其工作机理包括吸附、滞留、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等作用。 (4)水动力提升系统构建工程 依据河道水体的流体力学规律,构建深潭区、洪泛区及浅滩区交替共存的河床地形以及河床健康的食物链生境,最终形成河道食物网,丰富河道及周边生物多样性。此部分同河道底部微地形处理。 (5)置石工程 置石工程是为鱼类提供避敌、产卵、休憩等生存的场所,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和曝氧效果,使水体由局部层流状态转变成紊流状态,同时兼具河岸景观效果。 (6)基底改良工程 库底部外填种植土或清污后剩余老土,生态系统弱,无水底微生物群落,需投加水底改良剂加快底泥生态系统构建。先将水库的水放至死水位(施工区域以下水位),死水位以下库区进行全域均匀泼洒水底改良菌剂,菌剂用量20g/m2,菌剂可放入木桶或小木船中加清水溶解后均匀泼洒;施工区域内,采取边蓄水边施工方式,蓄水过程中,用清水溶解菌剂后,均匀泼洒于表层土壤,菌剂用量20g/m2。河道在枯水期流量小的时候泼酒,单位面积泼酒水底改良菌剂用量20g/m2。 6 技术要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