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文献学笔记
一、“文献”的概念
①早期含义:“文”,包括历史典籍、档案等文字材料;“献”,指的是博学多识、熟悉掌故的贤
才,包括其所见闻的东西即文化记忆、口传议论以及自身的践行礼仪等。
②《文献通考》中及其以后“文献”的含义:“文”指的是叙事之文,包括经史、会要、传记等;
“献”指的是议事之文,包括臣僚奏疏、诸儒议论、名流燕谈等。实际上是将文献本原的范围扩大,
几乎等同于典籍。明代以后,文献基本上指的是典籍资料。
③现代:广义上讲,文献指的是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狭义上指的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即以
图文形式记录知识的金石、绢帛、竹木、纸张等载体。
二、目录学
1.分类法的演进
(1)最初的分类法:根据《周礼·春官·宗伯下》,不同的王官执掌不同类型的典籍档案。大
致可分为官守内的(如经传、诸子、诗赋等)和官守外的(兵书、数术、方技等)
(2)六分法: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之一。起源于刘向校书时的不同分工。西汉成帝时,广求
天下图书,并集中于宫廷。又命刘向负责对书籍进行整理,其中刘向亲自负责校六艺、诸子、诗赋,
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刘向逝世后,其子刘歆继续组织校
书工作,并撰成《七略》一书,正式确立了图书的六分之法,将图书分为6大类38小类。东汉班固
将《七略》改写成《汉书·艺文志》,而分类法没有变化。六分法是我国古代图书第一种严格意义上
的系统的分类方法,大致确立了古代图书分类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又演进出了四分法、七分
法、五分法等不同的分类法。
(3)四分法:又称四部分类法,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之一。始于西晋时期。西晋荀勖根据魏
郑默《中经》修撰《中经新簿》,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收六艺、小学,乙部收诸子、
兵书、数术,丙部收史书等,丁部收诗赋、图赞、汲冢书等。东晋李充修《晋元帝四部书目》,大致
沿袭了四部的划分,并将原丙部调成乙部。至唐初修《五代史志·经籍志》即《隋书·经籍志》时,
正式以经、史、子、集命名四部,从官方层面完善确立了四部分类法。此后官私书目大致均按照四
分法对图书进行分类,只是对个别细目略有调整,其基本框架未能有所变动。至清代乾隆时期,《四
库全书总目》的修成标志着四分法发展到巅峰。四分法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终极分类,但也存在
着一些问题,比如不能恰当地收录丛书等,也有人做出过改进,只是未能成为主流。
(4)新分类方法:
①十进分类法:西方近代图书分类方法之一,由美国人杜威创制。这种方法把图书分为十部,
每部又分十类,每类之下又有子目,目之下还可以十分。登录时,以百位代表部,十位代类,个位
代目,以下隔以小数点,代表分项小科目。该法简单明了,便于检索查找,适合于公共图书馆的图
书编目工作与读者的使用。我国于20世纪初引进十进分类法,并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②中图法:即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图书分类方法。这种方法以
A-Z代表不同的大类,以下再用数字分成不同的小类。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便于检索查找,适合于
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编目工作与读者的使用。
(5)《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小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
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2.重要的目录书
(1)《汉书·艺文志》:我国古代重要的目录学著作,《汉书》十志之一,汉代班固作。依据刘
歆《七略》编辑而成且略作调整,将原书《辑略》分别编入各类之中。采用六分法,将图书分作六
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类,此下又细分为38小类。各部之前有大序,每类之前有
小序,各书无提要,其总序历叙上古以来典籍、学术的变化情况,是重要的目录学作品。
(2)《隋书·经籍志》:我国古代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原为《五代史志》之一,附于隋书之后,
故名。唐代魏征编。采用四分法,将古今图书分作经、史、子、集四大部,第一次在史志目录中确
立了四部分类法。各部之前有大序,每类之前有小序,仅有简要记录。其总序历叙汉代以来典籍、
学术的变化情况,是重要的目录学作品。
(3)《文渊阁书目》(御制书、官修书列于经部之前;表明书的存佚情况:完全、阙、残缺)
(4)《明史·艺文志》
①稿本来源:尤侗、黄虞稷、倪灿均编辑过《艺文志稿》
②特点:只记载有明一代的著述 (之前的目录记载的是一朝藏书)。性质上属于知见目录,参考
了许多公私藏书目录。采用四部分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