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公开课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公开课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习议论文主要表达方式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 3.学习议论文、演讲稿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则有趣的对话。 爷爷:花花,想爷爷了吗? 花花: 想。 爷爷:从哪里想? 花花:从头到脚都在想。爷爷在家干什么?能来城里看花花吗? 爷爷:这几天在田里种花花最爱吃的花生。 花花:爷爷辛苦了。 爷爷:为人民服务! 爷爷的哪句话你感到特别? “为人民服务”,是呀一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人对这口号并不陌生。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历经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深人人心,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来铿锵有力地读一遍!生:(齐读)为人民服务!师:(板书课题) 2.走进背景林 过渡:这句话是谁提出的呢?他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呢?请同学们用最简练的话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材料,教师相机穿插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背景。 这篇文章是1944年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词语过关(我会认) 学生认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指导。 剥削 兴旺 解救 哀思 炊事员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2.明确文体,理清脉络 (我会读) 思考1: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 预设: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这种文体叫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思考2:朗读课文2-4段:请同学们为主席的演讲,拟一份发言提纲。 小提示:这这提纲可以是一句句话,可以是一个个小标题,也可以是一个个关键词。议论文,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 或者结尾。 预设:提纲:死的意义(2) 不怕批评(3) 团结互助(4) 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了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 他要先讲——(生接答:死的意义);再讲——(生接答:不怕批评);最后讲——(生接答:团结互助) 。 三、品读重点,领会写法 过渡:主席围绕提纲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 ?1、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2、学生自由读,交流:“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一)、引用名言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指名读这个句子,了解词语意思: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3)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交流课外积累的名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二)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对比)   (1)出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句话其实讲的是哪个字?(死)   (3)(点击课件: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献身、就义、牺牲、捐躯??????)   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送命……)   (4)指导朗读   (5)小结: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证明观点的好办法——对比。   (三)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子)   (1)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指名读课后“资料袋”  张思德,1915年生,四川省仪陇县人。出身贫苦,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感情。1933年参军, 1935年参加过长征,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一人夺得2挺机枪的战绩,先后3次负伤。1942年,调中央警卫团,他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带头帮驻地群众生产劳动。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争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带领4 (2)多媒体播放张思德电影片段,帮助体会   (3)小结: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普通的人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