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殖吸虫特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并殖吸虫 并殖吸虫病的病原体(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 ) 世界上报道50多种,中国报道30种 卫氏并殖吸虫(人兽共患型) 斯氏狸殖吸虫(兽主人次型 )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生殖器官对称排列) 口吸盘 肠 管 卵 巢 子 宫 睾 丸 腹吸盘 卵黄腺 排泄孔 一、形态 排泄囊 (一)成虫 外观: 肥厚,活体时呈红褐色,半透明,像半粒黄豆 大小: 7.5~12×4~6mm 结构: 卵 盖 卵黄细胞 卵 细 胞 卵 壳 (二)虫卵 形状:椭圆形, 两侧不对称 颜色:金黄色 大小: 80~118×48~60μm 卵壳:厚薄不匀 卵盖:大,明显 内含物:1个卵细胞 与10余个卵黄细胞 二、生 活 史 成虫 虫卵 毛蚴 胞蚴 母雷蚴 尾蚴 囊蚴 童虫 第一中间宿主体内 ( 蜷科、黑贝科螺类 ) 1~3个月 “第二” 终宿主体内 ( 人、犬、野生动物 ) 约2个月 入水 (产出) 孵出 发育 发育、增殖 发育、增殖 发育 生食或半生食 (移行) (3W) ~~~~~~ ~~~~~~~~~~~~ 脱囊 子雷蚴 发育、增殖 终 宿 主:人和多种肉食类哺乳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黑贝科、蜷科的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和蝲蛄 发育阶段: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 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蟹或蝲蛄 寄生部位:肺脏 致病阶段:成虫、童虫 移行途径: 三、致 病 (一)病程分期与病理变化  虫体的分泌物、代谢产物以及虫卵崩解液化释放的异种蛋白等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机械性损伤: 虫体在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腹腔多个脏器、多种组织的损伤 化学性刺激: 1. 急性期:由童虫的移行、窜扰引起 根据病变的发展过程可分为: 病因:童虫在体内游走、窜扰所致 症状出现时间:感染后数天至1个月 损伤部位:肠壁出血,肝脏与多个腹腔脏器 局部出血及坏死 症状及体征: 轻者:全身无力,食欲下降,低热,消瘦等 重者:发病急,症状明显,高热、腹痛、腹 胀、便血等 血象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20~40%) 2. 慢性期:童虫进入肺脏后引起,大致可分: (1)脓肿期 虫体移行引起组织损伤、出血、坏死及窦道形成 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 应,并逐渐形成脓肿 病灶四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薄膜状的脓肿壁 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 浸润阴影。伴有胸水时,肋隔角变钝 (2)囊肿期 细胞崩解液化、组织坏死溶解呈咖啡状粘稠样液体 (3)纤维疤痕期 虫体死亡或游走他处,囊肿内容物咳出或吸收肉芽 组织填充而纤维化 X线显示:结节状或条索状阴影 镜检可见有坏死组织、夏科雷登氏结晶及大量虫卵 肉眼可见紫葡萄样结节状虫囊,囊内有成虫 X线显示:边界清楚的结节状阴影,有时有液平面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常见症状: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多汗、消瘦、低热、腹痛、腹胀、荨麻疹等,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临床分型: 胸肺型: 腹型: 皮下包块型: 脑型: 肝型: 亚临床型: 其它型: 四、诊 断 询问病史 是否来自流行区 有否生食/半生食蟹、蝲蛄史 职业等 应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病史、临床表现、X线、CT检查及实验室诊断综合考虑 病原学诊断 —— 确诊的依据 痰、粪中查虫卵:留24h痰液,直接涂片法检查。感染轻的可用10%NaOH处理后沉淀检查 组织活检:查童虫;若移行它处,可从坏死的穴道、夏科雷登氏结晶及嗜酸性粒细胞判断 免疫学诊断 —— 辅助诊断 皮内试验(ID)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斑点试验(AST-ELISA) 物理学诊断 —— 辅助诊断 X线检查 CT检查 (a. 生食蟹和蝲蛄史;b. 免疫反应阳性;c. 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 五、流 行 (一)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也有报道。亚洲:中国、日本、朝鲜、泰国、印度、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 我国:从黑龙江至云南划一斜线的以东、以南包括台湾的27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在东北三省和浙江。 湖北:鄂东南为卫氏并殖吸虫,鄂西北为斯氏狸殖吸虫。 (二)流行环节 1. 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 保虫宿主:犬、猫和野生哺乳 动物(虎、豹、狼、狐等) (自然疫源地:野生动物数量大, 种类多,捕食转续宿主致病) 2. 中

文档评论(0)

lgty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