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健康教育;传染病学概论; 二 概貌
基本特点:
其一、有病原体,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如微生物中的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霉)菌和寄生虫中的原虫和蠕虫。
其次、有传染性,所有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但由于传播途径的不同,决定了各种传染病的蔓延情况的显著不同。人体对病原体的感受性也很不一致。有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很高;有些蔓延很快,有高度的传染性;有些受染后仅少数人发病而多数人呈瘾性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第三、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第四、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即免疫性。免疫的程度在不同的传染病中有显著差异。少数传染病一次发病后几乎获得; 终生免疫如天花、麻疹、水痘等;而有些传染病免疫性是短暂的再次发病较多见,如菌痢、感冒等。但有些传染病患者出次发病已进入恢复期或痊愈期初期时,病原体在人体内又复活跃,症状再次出现,称复发;而有些病人在初发病已进入缓解期末,体温尚未降致正常时又复升高、再度发病,称为复燃。此外某些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疾病尚在进行中同一病原体再度反复侵袭机体,可使疾病发展为重症,如晚期血吸虫病、象皮肿等。
临床症状:
1、病程发展的规律性
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起致最初出现临床症状 时为止。
前驱期 临床表现轻微多元特异性,一般为一到两天。 (亦称侵袭期); 发病期 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各种症状先后出现由轻致重达到高峰。
恢复期 体温下降致正常并稳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力、食欲渐渐恢复,直至完全康复。
2、 特殊表现
绝大多数传染病有发热、有的有皮疹、毒血症和不同的临床类型及分期。
a 、 发热:为许多传染病所共有的症状,按发热高低可分为:低热体温,在38度以下;中等热体温,38.1-39度;高热体温达39.1-40.5度;过高热体温达到40.5以上。有可根据体温波动的情况分为不同类型如稽留热多为高热24小时温差小于1度、弛张热体温日差超过1度但不降至正常、间歇热体温日温差大于1度并可降至正常体温水平、波浪热体温渐升达高峰后渐下降至正常体温水平,此后重复上升,再下降。形成波浪型曲线等等,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 b 、发疹 包括皮疹、黏膜疹是很多传染病的特征,在诊断上有重大价值。
c 、毒血症 症状 为病原体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或分解产物进入血循环所引起,为很多急性传染病所共有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重者可有谵妄或脑膜刺激症状、中毒性心肌炎、肠麻痹性鼓肠、休克等。
d 、临床类型和分歧 根据病情轻重、急慢、特殊临床表现和不同病变部位等,常可将一种传染病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如流行型脑脊髓膜炎可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和爆发型,爆发型有可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休克型、脑膜脑炎型和混合型;病毒性肝炎又可按黄疸的有与没有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血吸虫病又可按病程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白喉可按病变部位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等。
传染病的临床诊断
;1、临床诊断
2、流行病学诊断
3、实验室检查
a 血液常规检查;
b 病原体的检查;
c 免疫学检查;
d 其他。
传染病的治疗
1、一般疗法
2、对症及支持疗法
3、病因治疗(或特效疗法) 对绝大多数传染病(除病毒性疾病外)目前都可采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病因治疗,主要有抗菌素、化学制剂、抗毒素、疫苗、菌苗等,可按传染病的性质及病情需要选用。;治疗应彻底和合理,以免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
4、中医中药
以上讨论了一番传染病的概况,都是讲传染过程表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一面。
传染(???感染)亦称传染过程
系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之综合。
人类在进化和发展中,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越具有高度的适应和斗争能力。在于微生物或病原体的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高效能的识别系统或有效的炎性与免疫反应来限制病原体的入侵、孳生繁殖和扩散。病原体侵入人体造成的后果有两种倾向:当人体具有强大的防御免疫能力时,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或呈隐性感染;相反,当人体防御能力降低或免疫功能失常则病原体可在体内生长、繁殖适应,对人体; 造成损害而引起传染病发作。传染过程有五种表现,这五种表现可以相互转化或移行,呈动态变化。其表现如下: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不引起任何病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威 HS 7X系列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PPT.ppt VIP
- “电—能—碳”模型构建与碳排放预测:以江苏为例进行实证分析.docx VIP
- 《合同风险防控要点》课件.ppt VIP
- 【山东省】DB37T 3366-2018 涉路工程技术规范(高清).pdf VIP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测试题.pdf VIP
- 18DX009 数据中心工程设计与安装.docx VIP
- 10KV配电系统的电流互感器2CT、3CT的比较.pdf VIP
- GB50790-2013(2019年版):±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2019年版).pdf VIP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8章 回归分析.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