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课件1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pptx

《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课件1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二部 汪慧珍 得 体、得 理、得 道 ——理性的声音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之说理艺术赏析 2 主要内容 CONTENTS 0 2 0 1 “思辨性任务群”之“责任与担当”单元目标共四点,其中第二点为“结合相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抓住作者解决现实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 单元目标 本课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三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其中第一点为:“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在阅读各类文本中,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学习任务群目标 3 一、课程标准分析 0 3 0 2 0 1 《谏太宗十思疏》是贤臣劝谏皇帝要居安思危、善始虑终。《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逐一反驳对方所列罪名,表明自己不同俗媚众、坚持推动变法的决心。 本单元主题为“倾听理性的声音”,人文主题是“责任与担当”。本课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优秀士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不畏一己得失、个人安危,以天下为任、以生民为责,敢于进谏、勇于变革的精神。 两篇文章均有的放矢、剖析现实,思路缜密、论说巧妙,都是是作者积极思考后发出的“理性的声音” 4 二、教学内容分析 0 2 0 1 0 1 3.抓住作者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 4.学习古代良臣贤士爱国爱民的情怀、勇于担当的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学目标 1.了解疏、书等古代文体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把握作者观点及其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教学目标 抓住作者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难点 5 三、教学目标设置 0 3 0 2 0 1 1.文言文学习常重意轻言,学生往往只求其文本大意而忽视其语言艺术; 2.对于论证方法、详略处理、破立安排等说理艺术缺乏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3.对先贤心怀天下、坚守道义的精神体会不足。 不足 1.已经学过第五单元李斯的《谏逐客书》与林觉民的《与妻书》,对于文体知识、文言常识有一定的理解; 2.系统学习了本册第一单元的文言文,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第一课时已做好了文意疏通工作。 优势 本节课是《谏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的第二课时,主要赏析文章的说理艺术。 课时定位 6 四、学情分析 0 3 0 2 0 1 1.文言文学习常重意轻言,学生往往只求其文本大意而忽视其语言艺术; 2.对于论证方法、详略处理、破立安排等说理艺术缺乏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教法 1.已经学过第五单元李斯的《谏逐客书》与林觉民的《与妻书》,对于文体知识、文言常识有一定的理解; 2.系统学习了本册第一单元的文言文,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第一课时已做好了文意疏通工作。 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交流、敢于表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突破难点,提升学生的自主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7 五、教学方法 8 六、教学过程 研究对象 唐太宗曾说:“贞观初,人皆异论,云当今不可行帝道、王道,唯魏征劝我…..”人皆异论之时,你是否有坚持己论的勇敢与魄力?又如何能力排众论让自己的谏言被皇帝采纳?想要富国强兵、改变两积三冗(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局面,必须进行改革,可改革又阻力重重:朝廷大臣反对之声不绝,地方百姓不解之状不断。一侧是天下兴亡,一侧是个人荣辱,你是否有不计个人荣辱的胸怀和担起天下兴亡的魄力? 9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梳理文章脉络 画出思维导图并展示 (5分钟) 10 回归文本、梳理文脉 “得体”,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体、语体特点,正确应用敬谦词、褒贬词,把握分寸等。 跳读文章,概括并分析本文语言“得体”体现。 11 跳读文章、赏析“得体” 理性的声音基础:得体 学生展示: 1.文体得体:奏疏、书信 2.谦敬得体:下愚、明哲、某、蒙 3.分寸得体:莫不、盖、冀、敢 体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理不通;理不通,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理不达。 0 3 0 2 0 1 (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前的“诚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2)司马光给王安石的书信为《与王介甫书》,作为回信,王安石为何不用《答司马君实书》?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答司马谏议书》是更“得体”还是更“得理”? 思考: 1.为何发声?——针对事实 2.发了何声?——主要内容 3.如何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