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水泡子盐碱地散文
七十年代初的盘锦乡村,到处是沟沟坎坎,满目芦苇沟渠泥泞小道,也有大片
大片的盐碱地,可称之为“水乡”,主要生产水稻和井盐。要说盘锦大米堪称为上
品,白亮亮油汪汪,焖上一锅香喷喷不用就菜都能吃上两大碗。不过,虽然到处是
水还生产水稻,但乡村老百姓的饮用水却极其不讲究,沿袭下来的传统就是喝泡子
水。
我家“下放”在当时的“五七农场”一个叫小台子的生产大队,那里位于羊圈
子苇场的最北端,屯子里只有南北两条街,几十户人家都是喝泡子水。屯子里有好
几个水泡子,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不一,其水资源全靠老天爷恩赐,风霜雨雪一样
不少全都能收容进去。人们用水桶把水挑回家,存在缸里困一困就喝。那时的鸡鸭
鹅驴马牛猪们都是散养的,也能够很方便地站到泡子边上畅饮,然后留下一泡屎
尿,大大方方地走进泡子里“嬉戏”。刚来的时候我们坚持不喝泡子水,父亲要跑
到屯外很远的水线沟去挑水,不久就有人嘲笑我们说不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搞
特殊化。后来,大队打了一眼机井,据说那机井深达几十米,打上来的水是白色
的,烧开了却是茶色的,那是因为含矿物质多。当地老农都不愿意喝井水,说是没
有泡子水好喝。
还有一件令人尴尬的事儿就是上厕所。屯子里家家户户的厕所一般都是用芦苇
夹的帐子,帐子里边挖个坑,放上一口大缸用来接粪便,可谓“肥水不流外人
田”。苇子四下透风又透亮,外边影影绰绰能看见里边的人,当地农民有个习惯,
大便不用手纸,而是用“棍刮”,便后撅根苇子,一刮完事。时间长了,周边的苇
子被撅得参差不齐缝隙很大。最讨厌的是下雨天去厕所,盐碱地路面跐溜滑,一进
厕所扶着墙都站不稳,脚底下屎尿和稀泥就混在一起。要是大清早去厕,时不时那
些觅食的猪呀鸡呀狗呀什么的,还会溜哒进来凑热闹。
孩子们才不管什么是尴尬什么是好水坏水呢,玩累了就跑到泡子水边用手捧起
来就喝,还真应了那句话,不干不净吃了不得病。农忙的时候,学生们也是要回到
生产队参加劳动的,野外干活,骄阳似火,感觉身上的血都被烤干了,嗓子眼干渴
冒烟。于是,盼水、找水,发现沟渠、田埂旁有个水坑,便像见了救星一样扑奔过
去。水坑里覆盖着一层绿苔,被太阳晒得直冒泡。就用手拨开绿苔,露出下边的清
水,水里边蹦蹦虫欢快地跳跃着,其实就是现在观赏鱼吃的那种鱼虫。
在屯子的北面有个大水泡子,东西100多米,南北40多米,泡子南北两端种
了一些树,周围还长不少杂草,因为离屯较远几乎没有人来挑水。夏天,我和屯里
的小伙伴们经常来这里玩,这泡子的水不深,大家洗澡搂个狗刨呀钓鱼呀都行。泡
子里的泥鳅鱼特别多,那时的供销社收购泥鳅鱼,说是出口做药材,不过价格很
低,于是人们总是利用闲暇时间捕捉泥鳅鱼弄点零花钱。夏天用泥鳅篓子捕捉是最
过瘾的,那泥鳅篓子其实是用苇子编成的笼子,长40至50厘米,笼口直径约8至
10厘米并附有能进不易出的倒须。使用时把炒香的棉花籽等加水调成团状装进笼
内,将笼子置于较浅的水底,每隔一段时间起笼取鱼,效果极佳,一般每个人都要
下上十个八个的,每次可以轻松搂个十斤八斤泥鳅。到了冬天,就得刨冰窟窿用搅
捞子捕捉泥鳅鱼了。
盐碱地是荒凉的,上面一层白碱,能够生长的植物并不多,随处可见的就是黄
蕺菜,学名“碱篷草”,宛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般。它们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
为嫩红,渐次转深,10月由红变紫。碱篷草不要人撒种无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
蓬,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于光阴荏苒中,酿造出一片片
火红的生命邑泽。据说在遇上自然灾害颗粒无收的极为困难时期,与草根树皮相
比,能吃上碱蓬菜掺着玉米面蒸出来红草馒头,已经算是美食了,所以碱篷草又被
人们称为“救命草”。如今的盐碱地已经不再寂寞,碱篷草已经成为观赏草——震
惊于世的“红海滩”是盘锦成为最美湿地之都的骄傲名片。
土壤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经过改
良土壤的地,才可以种水稻,盘锦的水稻种植,从低洼地、人工提水开始,历经百
年。上世纪50年代,中央和省在此设立了农垦局盘锦垦区,还设立了盐碱地研究
所。作为退海平原,盘锦的地质由大辽河、辽河、大凌河上游即吉林、内蒙古、辽
宁、河北四省区的黑土、沙土、黄土冲积而成。其海拔平均5.3米,最低处仅海拔
0.3米。这就形成了盘锦独特的水盐运动规律,形成了独特的耕层土壤盐渍型偏碱
性和土壤表层盐碱、下层粘度大、地表水层不易渗透的土壤特征。这种土壤特征,
有利用水稻生长中以苷键相联而聚合成的淀粉形态分子结构的形成。而盘锦的夏季
白昼长日照足,年收一季生长期长达17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