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工地社会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暑期工地社会实践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暑假是漫长而痛苦的,因结束高中时代假期补课生活而显得漫长,因假期无所事事、彷徨、迷茫而显得痛苦,而这个暑假,我感觉,有点短。短的让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味我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之行,感悟我为期一个月的建筑工地生活。 暑期社会实践实践于福建长汀建筑七局汀州首府项目部,在工地兼职木工,与建筑工地师傅一起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选择建筑工地实践一是因为老爸是建筑工人,虽不打算子承父业,但也得了解老爸的工作;二是决定体会劳动人民的生活,品尝艰辛,人生百态;三是早就听说过建筑工地的苦,累,脏,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态,决定体验下建筑工地的工作,锻炼下自己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以上想法的驱使下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工地生活,融入工地的生活,让我有许多发现,许多感悟。 民工品质 勤劳吃苦。中华民族五千年劳动人民美好品质在他们身上都有体现。每天就得五点起床,下午七点下班,在三十五六度的气温中搬模板装模版挥汗如雨,面朝楼板被朝天,他们从未抱怨过,支撑他们的不只是不老无获的朴素思想,更是对家庭的信仰,为他老婆不挨饿,为他80后、90后的子女能够念书。所以他们任劳任怨的干、没日没夜的干,你叫他加班他很高兴,叫他一天干八个小时他不爽,他最好一天干12个小时,因为他想着可以多赚四个小时的钱来养家,养他儿子,养他80后、90后、的子女。可以说他们是中国30年来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手、主力军。勤劳吃苦精神是他们身上流淌的品质,而这种品质这事一直在读书的我所缺少的,耐性、韧性不足、怕麻烦在我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在一个月的暑期实践中,我刻意在太阳下搬材料,干脏的累的活,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耐老吃苦、勤奋、克服懒惰。 读书情结。他们深切明白自己的建筑行业(苦力农民工)的辛苦、劳累、低薪、前途渺茫,所以迫切希望子女不入建筑业重走他们的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怀使他们将未来寄托在子女教育上(即读书上),希望子女勤奋刻苦读书,将来过上好日子,是他们朴素而单纯的想法,在他们与家里儿女为数不多的 联系中,叮嘱最多的是“要认真读书,做好作业,要听老师的话”。与此同时,他们也多少知道如今所谓的高等学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值钱,大学生工作越来越不好找,所以对于儿女读书这条路,他们多少也有些不确定,但却想不出更好的的路。或许是他们经历的计划经济时代一张文凭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命运的记忆坚定了他们的教育情节,使他们义无反顾的让儿女读书,上大学,希望儿女脱离苦力劳动业,走上白领之路。俗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真实而准确的反映了他们的想法。 教师情结与当官情结。出于本身蓝领工人工作辛苦劳累,工作不稳定的的考虑,他们迫切希望子女要么当老师、要么当公务员,领国家工资,捧上铁饭碗。在他们的想法中,公务员与老师是最完美的职业,稳定、高薪、轻松、有面子。这种情节也反映了他们对稳定工作、安稳生活的向往,对轻松高新工作和生活的向往。 子女是最大的骄傲。在于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很喜欢与我谈论他们的子女、子女的大学、专业、工作,言语中的自豪兴奋之情洋溢而出。子女是他们未竟梦想的继承者,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的牵挂,更是他们的骄傲,所以他们喜欢自豪兴奋的与人谈论自己的儿女,毕竟子女是他们辛苦工作的动力源泉,是他们对前途、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能感觉到中国的教育情况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 工地现状 年龄分布不均衡。工地绝大多数的工人是50、60、70年出生的,80后、90后很少见。我粗略计算了下,50—70年代的人占87%,80年代的占10%,90年代的占3%(只有四个),年轻人很少,年龄分布极不均衡,老龄化严重。80后、90后的人已经不愿去工地打工,工地的工作他们感觉太累太苦太脏,他们更愿意进工厂工作,感谢稍微轻松的工作,虽然无聊却不会太累;同时由工地的年龄分布状况也可推断,中国在20—30年之内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劳动力将出现严重的断层,经济发展的红利期将过,将面临严重的社会压力。到时工地可能会出现无工人工作的状况,而解决这问题的方法或许只有提高工人工资,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工地管理方法的落后,管理意思的淡薄超出了我的想象。所谓的工地管理负责人根本不懂建筑技术、不懂管理,有的只是松散的随意的监督,效率完全靠工人的自觉。有趣的是我竟然发现泰勒研究的“磨洋工”现象依然有着它的活力,而泰勒研究的绩效工长制,科学管理思想在建筑工地依然有很大的用处。在我看来,科学化管理,程序化生产,分工协作,人文化管理将对工地的建筑效率有莫大的帮助,而这些需要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进入建筑行业,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工地建筑业效率的提高,加快建筑业的发展。 工人文化程度低。知识就是力量,教育

文档评论(0)

183****66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