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高一上期第一次考试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藤的悲剧
①游览过绍兴青藤书屋的朋友回来说,青藤书屋是一座石柱砖墙、木格花窗的平房,前后两室,前室南向,窗前有一小天井,天井西端有一株枝干蟠曲、大如虬松的青藤,传说是书屋主人徐青藤亲手所栽。
②徐青藤本名渭,字文长,晚年自号青藤道士,诗词书画曲剧俱工,中国历史上像他这样的全才似乎不多。朋友的谈论勾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找来他的诗文书画和明人写的传记,仔细研读揣摩。读着读着,就惊奇地发现,徐青藤不仅栽藤,且写藤、画藤。藤,似乎成了他精神上的某种寄托。对于他这种“藤的情结”,心中颇多疑惑,最后才恍然大悟:徐青藤原来就是一株藤。
③徐青藤开始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就是一根藤的命运。他是梦想能“砥柱中流”的。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聪慧颖悟,才思敏捷。但二十岁考上生员后,八次应乡试,屡试屡败,直到四十一岁,始终没有得中。时值嘉靖年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徐青藤非但穷究学术,还留心经济之学,希望有朝一日能剪除倭寇,立功边庭。当时胡宗宪因为与严嵩的关系,得以总督江北、江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独揽边域大权,同时摆出一副广罗人才、共商抗倭大计的姿态,想延揽徐青藤入幕。对于徐青藤来说,入幕为宾成了唯一的展露才华、实现宿志的机会。虽然他对胡的延请再三推辞,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从此,他开始了藤的生涯。
④藤之为物,柔弱是它的本性,攀缘是它的轨迹。在茂密的丛林里,藤如果想要见到天日,瞻仰阳光,它唯一的途径就是攀缘大树;但是,当大树一旦被砍倒,藤的命运是,要么成为树的陪葬,要么委身于地,任人践踏。
⑤徐青藤一方面希望“砥柱中流”,另一方面又以“一尘不到”自励。胡宗宪请他入幕时,他提出要保持宾客的地位,表明自己并非趋炎附势,企图借以升官发财;胡宗宪威势赫赫,“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诸生傲之”,保持了书生本色。传说有一天深夜督府召开紧急会议,胡宗宪到处找不到他,而他却在一家小酒店里同几个青年畅通酣饮,等他醉醺醺回到督府,会议也快结束了。可以说,文人的自命清高、任诞不羁以及酸溜溜的醋劲,在他身上都找得到。一棵树固然有时需要藤萝的装饰,然而胡宗宪对待文人确实有其雅量。可以想象,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徐青藤的心情是舒畅的,因此作幕客期间,对御倭部署多有中肯建议。
⑥然而好景不长,大树终于有一天倒了,藤失去了依赖。随着严嵩的垮台,胡宗宪也成为奸党株连下狱,徐青藤结束了五年的幕客生涯。政治敏感性的缺乏,使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自命清高却又在为奸党效力,且又深得信任。人生抱负的幻灭,一世清名的玷污,不为人知的痛苦,种种因素交织一起,使他精神受到极大刺激而失常。他几次自杀,但都没有死。隆庆元年,四十六岁的徐青藤因精神错乱,误杀后妻张氏,以至身陷囹圄达八年之久。直到万历元年,经同乡好友张元汴等人的大力营救,才得以获释。
⑦藤有多种,有一种藤,生活在灌木丛中,拉杂于蓬蒿之上,弱不禁风的蔓迎风招展,扬扬自得;也有一种藤,类似薯藤,匍匐于地面,每一节都有根须,广吸营养于基层,倒也无妨于妒忌的目光,自在于墨黑的土壤。而徐青藤却不是这两种藤,在《自为墓志铭》中,他是这样说的:“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⑧出狱之后,徐青藤“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一切可惊可怖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这时,他的精神已恢复正常,但“愤益深,癫狂益甚”,笔之于诗文,则嬉笑怒骂、自然奔放;形之于书,则纵横跌宕,苍劲有致;表现在绘画中,则在笔酣墨饱之中,洋溢出不羁、不驯和不平。我看到,在他的《墨葡萄》轴中,藤条枝叶纷披,历乱错落;《杂花图》卷中,藤条老辣纵横,显示出不可一世的动感。他是在以藤自况。但他始终没有弄清楚的一点是,一株藤刚劲也好,柔弱也好,始终只是一株藤,就像他和那个时代的文人一样,始终只是附属于统治阶级的一个特殊阶层。这就是宿命。
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牢骚困苦一辈子的徐青藤,死在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他的故居——青藤书屋里。我想徐青藤的悲剧,就在他是一株藤,而不是一棵树,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群体的悲剧。 (文/忘川,有删节)
1.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散文开头从朋友介绍青藤书屋写起,特意点出书屋前栽的青藤,使行文自然不突兀,而且有以物喻人之意。
B.徐文长一生写藤、画藤、爱藤,亲栽青藤于书屋之下,这种“藤的情结”,可视为他一生精神追求的写照。
C.徐文长在《自为墓志铭》中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悲剧在于明明“操洁”,偏要“入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