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用药指导祛湿中成药.ppt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成药用药指导祛湿中成药;【概 述】;【概 述】;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 — 适合用于湿热诸证 — 代表:三金片 2、燥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 适合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 代表:木香顺气丸 ;3、利水渗湿— 通利小便,渗湿消肿 — 适合用于水肿、淋浊、癃闭等。 — 代表:五苓散 4、温化寒湿—温中散寒 — 适合用于阳虚气不化水和湿从寒化寒湿证 — 代表:纯阳正气丸 5、祛风胜湿—适合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 代表:独活寄生合剂;使用注意 1、要亲密联络脏腑(肺、脾、肾)。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3、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阴亏体虚、孕妇应慎用。 配伍特点 1.重视调理脏腑功效(宣肺、健脾、温肾) 2.重视调理气机(气化湿亦化) ; 适合用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以及湿热下注所致暑湿、黄疸、痿痹等证。 处方组成以茵陈、金钱草、黄连、黄芩等为主。 代表如三金片;【处方起源】《中国药典》年版一部;金樱根--酸收固涩,补肾固精,壮腰止痛 菝葜--祛湿利尿,消肿止痛 金刚藤--清热解毒利湿;三 金 片;【处方起源】《中国药典》年版;【处方分析】;【处方分析】;【处方分析】;【功效主治】;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处方起源】《国家药品中药标准》;【处方分析】;黄疸茵陈颗粒;黄疸茵陈颗粒;【处方起源】《中国药典》年版一部;八 正 合 剂;八 正 合 剂;八 正 合 剂;八 正 合 剂; 【病机】 a.风寒客表; b.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治法】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兼以解表。 (外解太阳表证,内化膀胱蓄水);【方解】 君:泽泻 — 重用之以甘淡渗湿利水。 臣:猪苓、茯苓 — 利水渗湿。君臣相须为用。 佐:白术 — 健脾而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 以助健脾利湿之力。 桂枝 — ①温阳化气以利水, ②外散风寒以解表。 ;五 苓 散;【应用】 1、本方为化气行水之剂,凡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或为蓄水,或为水逆,或为痰饮,或为??肿,或为湿邪下注泄泻均可使用。 2、辨证关键点:小便不利,肿胀,舌苔白,脉浮或缓。 3、加减:四肢肿胀合五皮饮(生姜皮、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陈皮) 4、当代医学用于肾炎、肝硬化、心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美尼尔氏综合征、脑积水。 ; 适合用于风湿痹证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紧脉拘挛等症。 处方组成以制川乌、制草乌、地龙等为主。 代表如小活络丸、三七伤药片等。;【标准起源】;【处方分析】; 外感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痹着肌肉、筋骨、关节,造成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类疾病。; 肝主筋、肾主骨,外邪久羁,五体之病影响其所合之脏,而致肝肾不足;邪气痹阻,气血不畅,日久而致气血两虚。;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独活——祛风散寒胜湿 防、艽、辛——祛风散寒胜湿 肉桂——温里祛寒,通利血脉 桑寄生、杜仲、牛膝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当、芎、地、芍——补血和血 参、苓、草——益气健脾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