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论.pptx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论;序言;结合医学;汇报内容; ;中西医文化背景差异;中西医文化背景差异;认知方法差异;生理、病理学差异;诊疗学差异;治疗学差异;中医与西医 各自理论临床体系上优势与不足; 西医学不足 偏重局部研究,过分依赖定量检测,整体认识复杂生命现象不足 从总体上仍偏重于生物医学,还未真正完成医学模式当代转变 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 医疗费用及医疗保险费用越来越昂贵; 中医学优势 重视宏观、整体、功效、关系 具备当代先进科学思想整体恒动观、系统观 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临床思维与防治方法,更符合或更优于当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中药方剂平和低毒、中医治疗相正确简便廉验 中医摄生防病更符合当代人养生保健模式; 中医学不足 受传统文化影响, 理论概念较抽象(哲理性强、思辩性强) 当代科学基础微弱,不利于学术创新发展;中医与西医 各自理论临床体系上优势与不足; ; 中、西医药学做为东西方文化组成个别, 伴伴随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发展而相互交流、交融。 16世纪,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文化,将相关神经解剖学医学内容传入中国; 17世纪中叶,16,瑞士传教士邓玉涵在澳门首施解剖手术,在中我国以西医行医;山东中医毕拱辰为其所著《人身说概》、《奇器图说》等西医人体解剖学专著作序;邓玉涵向毕拱辰学习中华医术,这是中西医相互学习之肇始。;明末清初, 方以智(1611-1671年):著《医学汇通》、《物理小知识》、《通雅》等,引进了西方传教士带来相关人体解剖、生理新知识。其中关于“脑主记忆”、“脑筋(脑神经)司运动感觉”等含有中西汇通之义,并领先于同时代学者。 ;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论; 李鸿章(1823~1901)清末大臣,洋务派首领,1881年在天津设置医学馆(后改为北洋医学堂),1890年为《万国药方》作序:“是书专明用药方剂,亦如葛洪肘后、思邈千金文体方便循省。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李氏“中西医会通”观点对近代医学产生影响。 1835年由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西方医学大量传入中国。;唐宗海,字容川(1846-1897),四川省彭县人。因父多病,自少年时即立志学医,遍览方书,访求明师,后终成一代名医。 西方医学“制造之巧,格致之精,实为中国所不及”,主张中西医之间取长补短,以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为基础,吸收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知识, 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二卷,为“中西汇通”先驱者, 是我国中医界提倡“中西医汇通”第一人。; 张锡纯,近代中西汇通医家。 反对崇古泥古,固步自封,崇尚试验。 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重视药品研究——中西药配合使用:如西药阿司匹林与石膏配合使用---中西药结合有益尝试。 阿司匹林“其药善解温病初得,然解表甚效,而清里不足,恒有服之周身得汗,因其里热未清,而病不愈者。若于其正出汗时,急用生石膏两杵煎汤,乘热饮之,则汗出愈多,而热亦遂清,或用石膏所煎之汤送服阿斯匹林,汗出后亦无不愈者”。;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论; 1949年,全人类科学技术朝着交叉化、综合化发展时期,交叉学科不停兴起与发展。 中西医结合研究及中西医结合医学,正是顺应当代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应运而生。;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 出台一系列相关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 有力保障了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可连续发展。; 西学中 1954年,遵照毛泽东主席指示,卫生部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研究中医,并在全国开展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试验工作; 1955年卫生部举行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培养了第一批中西医结合教授; 1960年左右毕业西学中人员,以后成为了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中坚力量。; ; 什么是中西医结合?;三个认识层次“中西医结合”概念; 科学层次中西医结合概念内涵,是指毛泽东1956 年所讲 “把中医中药知识和西医西药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新医学、新药学”,或者说,“中西医结合就是综合统一中西医药学知识,创造新医药学”。(即“中西医结合”逻辑学定义)。它是建立在科学研究 基础上,取得对中西医药学内在联络及中西医结合本质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追求是科学层次中西医结合,只有不停 深入开展科学层次中西医结合研究,才能“促进中西医结合”,才能“推进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有机结合”。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