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 \* GB2 ⑴学习助词在强化感情上的作用
= 2 \* GB2 ⑵体会流淌在作者心底的种种真情
2、能力目标
欣赏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
启迪心灵,珍惜生命,珍爱亲人,珍视亲情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学习助词在强化感情上的作用
(2)欣赏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难点:体会流淌在作者心底的种种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古文观止》评论说:“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正如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世间所有动人的文章,都是饱蘸着深情书写而成的。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韩愈,聆听他与十二郎跨越生死的对话,感受他心底流淌着的真挚情感。
二、教师创设问题,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交流,然后分享。
提问: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的词语
明确:衔哀致诚
提问:自主阅读2、3、4、6、7这些文段,从中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简要分析该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允许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有自己的解读感受就可以)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句子强调总结:
1.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教师总结:
“抚汝指吾”细微的动作体现了嫂嫂对两个孩子的深切关爱与顾惜。
“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八个字渲染出了韩家门衰祚薄、两世单传的窘迫境地,透露出嫂嫂对于韩氏家族人丁不兴,后继无人的焦虑悲伤,也有对二人能够复兴家族的期盼。
在中国古代,家族和门第观念根深蒂固,韩愈写作此文时,十二郎已“少者强者而夭殁”,韩愈自己也是“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再次回忆起嫂嫂的话,萦绕在他心底的除了无限的哀思,还有着对家族后继无人的焦虑和恐惧。
2.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教师总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包括韩愈在内的每一个读书人的入世情结,也是使韩家转衰为盛的现实力量。韩愈十九岁赴京,其间的宦海沉浮非人世所堪,十二郎的意外辞世更是使韩愈为自己因追求功名而与侄子聚散离多心生自责与悔恨。十二年宦海沉浮,叔侄二人只有过三次短暂的重逢,本以为两人尚年轻,分别只是暂时的,谁承想,叔侄暂别竟成为永诀,自此,情同手足的二人便阴阳相隔,再无相见可能,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击,这是一种多么沉痛的哀伤!
生命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外,谁也无法预料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然而世间从无什么后悔药,谁也无法回到过去,除了哀伤,我们分明看见他痛彻心扉的懊恼和悔恨。
3.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教师总结: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病者而全存,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命运无情的捉弄,把韩愈逼到了不敢直面现实甚至怀疑人生的疑惧境地。在饱受宦海沉浮之苦、身体衰弱之忧后,韩愈面对十二郎之死,怎能不生人生无常之悲?“孰谓”,“谁料到”道尽韩愈内心的无限震惊、凄凉和无奈。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教师总结:
十二郎突然离世,加之自己未老先衰的境况,在悲伤的驱使下,韩愈毫不忌讳地谈及死亡。假如死后有知,便能迎来叔侄团圆,死便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了!假如死后无知,便能忘却萦绕于心的伤痛,死便是最好的解脱了。这番不合常态的情感宣泄,足以表现他内心的哀痛与绝望
5.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教师总结:
对命运无情的捉弄,面对韩氏家族的衰败,而自己又未老先衰,韩愈已对生活产生了些许的绝望,连十二郎你这样的成年人都不能自保,怎敢企望两个孩子成长自立?
感慨自己不久于人世,又说韩氏子孙之弱,恐怕韩氏家族后继无人。不仅写出十二郎死后韩氏家族的凄凉衰败,更突现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无限悲伤乃至痛不欲生之情。
三、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对这几个段落进行总体分析:
不难看出,这几个段落,作者是在叙事中抒发感情,将叙事与抒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本文一大写作特色。
那么,纵观全文,作者除了在叙事中抒情之外,当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有没有喷薄而出,直抒胸臆的时候?集中在哪个段落?
学生明确:第五段
提问:既然是直抒胸臆,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在诵读时又该怎么把握这种情感?
现代汉语有强化感情的叹词,古汉语中也有强化感情的语气助词。
四、针对教学目标,研讨第五段
齐读第五段,找出强化感情的虚词。
邪,表示疑问或反诘,三个邪,强化了怀疑——十二郎真的死了吗?
乎,表示质问呼告,三个乎,是疑问,更是质问,质问苍天,为什么这样!
也,表示分析,四个也:强化了分析——理智的分析,这是真的。
矣,表示判断,五个矣:强化了判断——承认现实,很无奈。
教师明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_Steven Spielburg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物理_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楞次定律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思想政治_政府:国家行政机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思想政治_政府:国家行政机关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